秦朝末期,灭六国的10位大将军去了哪里?为何只有章邯在抵抗叛军

历史上每一个朝代的建立,除了拥有一位英明睿智的君主之外还有就是需要许许多多的能臣武将辅佐。作为一统天下的,开创我国封建君主集权制的秦始皇手下自然也是名将如云。

算起来,在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历史进程中,能为他统领秦国大军的大将之人就有六人。

在阅读过相关文献之后,或许你会感到十分的疑惑。自秦王政一统天下,建立秦朝直到秦朝灭亡。这短短的十五年,秦始皇手下的大将却都消失不见了。


天下之人如刘邦、项羽等人揭竿而起,反对秦朝的暴政的时候,能够带兵抵御他们保护大秦王朝的人却只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战将章邯。

在相关历史的记在中我们也不难发展,秦始皇虽然被我们后人认为是一位暴君,但是秦始皇却没有斩杀有功之臣。

那么疑问就来了,秦始皇既然没有将这些名将斩杀,那么这些名将去了哪里?

帮助秦始皇打天下的十位名将我们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可以分为:其中可以分为军事家、顶级战将与猛将三类。

能够排得上军事家的人在这十位大将之中也仅仅只有两位,一位是王翦,另一位是杨端和;


单单在战绩上来看,杨端和的功劳是没有王翦多的。

杨端和与王翦一生中从来没有败绩,在和魏国自己赵国这两大强国的较量中,杨端和总是能够以压倒性的优势取得最终的胜利。因此将他画到军事家里面也不过分。

至于王翦我们也自然也是不用多说的,他自幼就特别热爱军事,在秦始皇灭六国的进程中,他的功劳也是最大的。单单就他一人就率领秦国大军灭掉了三个诸侯国,其中就有一个是楚国。

也正是因此,后世史书对于他的评价还是很高的,不仅如此,他还被列为了“战国四大名将”之列。

下面要说的就是顶级战将的人员,蒙恬、李信、内史腾。


蒙恬、李信与内史腾在《大秦赋》这部历史大剧中都有所表现。蒙恬自然不用多说,蒙家世代为秦国效力,蒙恬是当之无愧的将门之后。

他是秦国名将蒙武的儿子,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跟着自己的父亲南征北战。在后期秦始皇一统天下的灭火之战中,他也是有不小的功劳的。不仅如此,蒙恬还多次率领秦军与匈奴作战,大大的削弱了平时嚣张气焰十足的匈奴大军。甚至这些匈奴人也被蒙恬率领大军打得四处乱窜。


当时的匈奴人在谈到蒙恬的时候,没有一个不色变的,甚至在匈奴人内部称蒙恬为“中华第一勇士”。

李信这个人在《大秦赋》中,第一次出现就救了秦始皇一次。不过大家对于这个人总体来讲还是很陌生的,毕竟李信这个人也不算太出名。

当初他是在王翦手下混事的,所以即便他很有能耐,但是却被王翦这颗大树给遮掩住了。不过这个人在王翦攻破赵国的进程之中出了很大的力气,并且之后自己独自率军灭掉了燕国。

虽然后来败在了楚国名将项燕的手中,然而主要原因是因为有叛徒绝了李信的路,不然到最后的结果还真不知道会怎样。

内史腾也是一位顶级的战将,在灭韩的时候内史腾出的力气是最大的。虽然韩国是个小国,到时候如果没有他秦军也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然后就是他在秦军攻打楚国的时候,做足了后勤保障工作,使得秦军没有了后顾之忧。

一位将军不仅仅是要看战绩,也要看他的综合实力如何,总的来讲,内史腾也不弱。

其中最后五人排在了猛将这一行列中,这五人分别是:蒙武、蒙毅、王贲、辛胜以及王离。

其中蒙武与蒙毅,王贲与王离都是父子的关系,辛胜也是与王翦同时代的名将。

辛胜在与燕国的作战中表现十分的推出,他的综合实力虽然比不了上面的那五位,但是在秦始皇灭六国的进程中,也是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的。

我们既然知道了帮助秦始皇一统天下的十位名将,那么秦王朝建立以后到秦朝灭亡这十五年里,他们究竟去了哪里?或者说他们有什么样的归宿?

其中有明确记载的去世的有四位分别是王翦、王贲、李信和内史腾。


根据相关记载,杨端和、辛胜、蒙武这三位将军没有后续的相关记载。

其中被杀的有两位,蒙恬与蒙毅两兄弟是被秦二世杀害的。王离在与项羽的对战失败之后就没有了相关记载,估摸着应该也是被杀害了。

虽说秦朝自成立以来走过了十五年左右的时间,但是根据相关文献记载,以及层层的分析之后,其实在项羽和刘邦起兵反叛的时候,秦朝之前灭火之战的将领中也就仅仅只剩下王离了。只不过王离后来兵败之后也就不知道去向了,到最后也就只剩下章邯一和人在为秦国承起一片天地。

这个时候,我们再来回味一下世人对章邯的评价,或许……。

秦国最后的所有重担全部落在了章邯一个人的肩膀上, 说实话确实有点艰辛。到最后终究是独木难以支撑的惨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