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似乎经常被提起,其实这个话题我很有发言权,我考上了一所普通的大学,那时候课程少,又加上高中的束缚瞬间解脱,基本上大一的时候就是在玩的过程中度过,我和室友有一次去四川大学玩的时候发现那里的学习氛围特别浓厚,走在哪里都有同学看书的身影,在他们这里似乎不看书就是另类,他们学习没有固定的场所,湖边的板凳是学习场所,树林里的石凳是学习场所,草坪上是学习场所以,甚至走在路上都能听到他们讨论老师讲的那堂课给了他们怎么样的印象。而我们学校,湖边的石凳布满灰层,路边的板凳是情侣相拥,草坪上是情侣在逗狗,哪里都能见到有爱的画面。
这些都是很直观的表现,其实一开始我也不知道普通学校和名校的差距尽然这么大,真的那种学习氛围就是不一样,感觉就像是高中的尖子班和平行班的差距,尖子班下课是在讨论哪道题没算明白,平行班上课下课一个样,有的还会打瞌睡。
高中的差距或许还不太明显,但一到大学差距就会逐渐增大,各方面都成几何倍差距展开。
在知乎上看到有人说普通学校和名校的差距从眼界的宽窄开始改变。
名校的学生:
图书馆永远都要早早去占座位
英语过六级那是标配
考上复旦研究生那都是一件不值得炫耀的事
雅思考试自学就可以考6.5
保研都是直接上清华北大
而普通大学
永远希望有一场浪漫的约会
过四级考两次那是常有的事
考上本校研究生就是一件很不错的事
想出国留学只是还停留在想的层面
永远都在羡慕高中同学考上研究生
这些并不是夸张的说法,你不知道普通大学和名校差距真的就是这么大,不然为啥现在很多公司招聘都要求985高校,为啥有这些学历要求,因为就看这些可以提高成功率。
现在连火锅店招聘都要招聘985高校的学生,不要以为是炒作,那是真的,现在的社会竞争这么大,招聘名校学生起码可以为以后管理层做准备,毕竟985的学生自学能力肯定不错,自律能力估计也不在话下,不然图书馆为啥人满为患。
有时候我们会愤愤不平,觉得学历就是一张纸,对啊,学历就是一张纸,但别人有了这张纸就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李诞曾经也很后悔没有上名校,因此错过了很多资源,你看这么有名的人曾经也因为一张纸错过了好的机会,我们不能怪人家现实,毕竟招聘也需要效率,提高效率的有效方式就是看文凭。
现在想想,本来文凭就不好的我在大学还不好好学习,出社会才知道一般大学和名校的待遇简直不是一个档次,没办法,世上已无后悔药,只怪当时要贪玩,我们总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十年前不好好努力,十年后你的工资就是你的结果,都说种一棵树的最好时间是十年前,如果十年前你没有种好这棵树,其实现在也不晚,提升自己随时都可以,只要你愿意。
我也是想通了这件事,现在才能在下班以后打打字,看看书,争取不会那么早被拍死在沙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