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两岁》—激发出两岁孩子的最佳状态

我是一位全职妈妈,当下最关注的焦点就是育儿。找到适合孩子的也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才是最正确的。

在孩子一岁之前,我没有看过任何育儿相关的书籍,除了朋友的经验传授,就是来自网络的一些育儿短视频。随着孩子的成长发育,逐渐展露出的自我意识,他开始沟通,开始有需求,有性格,有脾气。我是一个典型未雨绸缪的人,我意识到“Temible Twos”很快要来了。

显然片段性的育儿理念不够系统,已不能满足我的需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我选择《可怕的两岁》这本书。

现在大部分育儿理念传播者,让绝大多数的母亲相信“好妈妈就应该给孩子尽可能多的关注”,“不应该对孩子说‘不’”。这与我内心潜在的教育理念是相悖的,但毕竟是广泛的观点,我还是努力的去尝试了。可结果却不尽人意,还一度让我陷入了“为什么我做不了一个好妈妈”的焦虑中。

拿起这本书,本以为我会有抵触的看不下去,没想到书中的观点竟与我原本的理念不谋而合,还一语道破了我的焦虑情绪。

作者约翰·罗斯蒙德,著名家庭心理学家、专栏作家、在美国拥有众多读者的育儿专家。她说“真正的育儿从两岁开始,好性格是从可怕的两岁培养起来的!”

开篇很快就点明了母亲与孩子的定位关系,给出了一个很直观的示意图(如下图),全书围绕着这个宗旨,从多个方面指导父母进行育儿教育。

服务季


权威季

与五六十年代的父母相比,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关注程度甚至高出了10倍之多,他们认为“永远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才是健康的”。他们尽可能多的去满足,只要孩子有需求,就马上停止手里的一切事情去关注。事实证明,以这种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更难管教。父母想要引起他们的注意都很难,更不用说让他按照父母的要求做事情了。要知道父母越关注孩子,孩子越不关注父母。而且还会要求父母给予更多的关注。

“介入程度低的养育方式促进孩子独立性的发展;介入程度高的养育方式给孩子太多权利,培养了他们的依赖性。”其实对于介入程度的高低,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分阶段的。

从出生到两岁左右,孩子还不能自我服务,也不能意识到任何事情带来的后果,他要求父母把他置于注意力的中心,这是第一阶段称之为“服务季”。 在孩子出生以后,全家人的重心都围绕着他,对他有求必应。让他从出生就享受着“世界由我主宰的”的快感。试问这种优越随着成长谁愿意主动放弃呢?自然父母就成了他的“仆人”。

从两岁开始,孩子有一个比较典型的叛逆期,他开始进入自主探索阶段,父母应从“服务季”转向“权威季”。 在这一阶段,父母应该有一个全新的蜕变,逐渐以权威人士的角色引领自己的孩子。慢慢把孩子移出他们的中心,而让自己变成孩子的中心。

书中还提到一个少有的观点,如何做一个“兼职母亲”?刚看到这个词,我也很疑惑,全职妈妈为何要转变成“兼职母亲”,看完才明白“此意非彼意”。上面提到的育儿季转变,需要长达一年的时间要想,要想实现这场转变必须是由孩子最亲近的母亲发起的。作者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母亲如何实现自我转变,以及引导孩子走向独立性的方法。独立性是打开幸福生活大门的钥匙,母亲要在恰当的时间给孩子树立适用于未来的规矩,即便是要拉着又哭又闹的孩子前行。相信我,对于学步期的孩子来说,你做的决定一定是比他又哭又闹时想要争取的事情是对的。

作者从“如厕训练”、“养成良好睡眠习惯”、“建立有效奖惩机制”、“控制咬人等过激行为”、“涉及儿童领地的相关问题”这几个实际问题出发,指导父母进行育儿。并有大量问答形式的实例,涉及了1-4岁不同阶段孩子反映出来的各种问题,作者也都给出了明确的回答。

每个孩子就好像是树上的叶子,他们都是与众不同的,育儿理念和方式也要因人而异,没有绝对性的对与错。如果你的孩子正处在学步期,不管你更倾向哪种育儿理念,不妨试着读一读这本书,它会拓宽你的育儿思路,相信你能从中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发出两岁孩子的最佳状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