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职业资格考试成绩出来了。有人欢喜有人愁啊。过去两三年,也有一些朋友问我考中级的经验,借此机会简单分享。(干货不多)
需要讲明,本人并非一名学霸,只是一所三流大学的社工本科毕业。我记忆力一般,说不上强。2015年考第一次中级,政策法规61分,实务不记得是67还是69分,综合能力75分。
政策法规:
最难搞,我提前三个月复习,原计划每天复习1到2个小时,实际上,考试前两个月,我只是周末才复习。最后一个月才天天复习一个小时以上。
先要看完一次教材,可以做一份真题了。做真题是必不可少的。第一份真题肯定会错很多的,不要担心。对做对的,也不要太高兴,有些只是蒙对了而已。错了的题目,除了看答案的解析之外,还要再翻看一次教材里相应的描述。
政策法规是很坑,哪里都可能抽出来考。整本教材都是重点。但用真题来引导复习的考点,是挺可靠的。历年以来的真题都复习过,基本不用看教材每页的内容(我的目标是考过60分,容许自己有错漏)。
做完第一份真题,也把题目答案和答案所在梳理的,看一次后,我接着做第二套到第N套。方法也一样。不过这些错题,都是要在12小时内,重新多复习几次,争取短时间内复习,记忆效果会更好。例如错题用手机拍下来,在坐地铁时候翻看一下。
我从来不去死记硬背,因为太辛苦和乏味了。做到还剩下两套真题的时候,就先留到考试前两天在做题。
不过,做倒数第三套真题的摸底考试,分数是64分。我觉政策法法规应该能过了,就不再花什么时间去复习了。毕竟六十分万岁。为了保险,题目还是要继续看,尤其是考试前几天,加强火力猛煲,记忆效果会更好些。毕竟人品不好时候,考试比平时做错多四五题也是会有。
如果期望只是在考试前几天复习一下,就想有60分的话,除非你是学霸。
最后两套真题,本来我留一套在考试前一天晚上做的,另一套就不做了。由于考试前几天突然感冒了,头痛头晕,流鼻涕。是毕业后感冒最严重的一次。最后的真题就没再做了。
考试时,我觉得这次很可能挂了。但也不想弃考,不想辛辛苦苦复习几个月,要等到下一年。弃考,我不愿意。
至于答题技巧,我则没有。除非百分百肯定自己做错了,不然不要改。做完后就马上交卷,要回去休息。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
我先粗略看了一次教材,然后做了一套真题,有70多分了,那我就觉得没必要在去复习了。没必要争取考80或者更高分。
这方面的复习,如果说经验的话,就是平时工作的时候,多翻看一下教材。你要借用一个理论,不要太过偷懒,只是百度复制算了。
实际上,教材上的描述也是挺系统的,虽然是抄来的。也不要背,多看看,同时,也可结合自身的实务经验来思考。
社会工作实务:
我没复习过。不知道如何复习。我认为按照个人实务经验回答即可。看了真题所谓的参考答案,觉得并不符合我实际工作的情况(那些答案,不知道是什么人提供的)。
我认为,对于有有实务经验的社工,完全可以按照自己实务的情况来回答。
首先,要有层次,注意用写序号和分段,答题卡肯定够空间的。一段不会超过三行,看起来会舒服很多。同时,写了三行字还未能表达清楚一个意思,那就是文字概括能力欠缺的问题。
不要以为回答越多越好,答得越多,但又未能清楚表达意思,反而不好。在批阅文书时候,社工不注意分段,意思又表达不清楚,肯定要指出的。
其次,需要有简短语句作为核心的概念。实际上就是社工经常用到的,“···的的需要”、“···的问题”。无论什么对象,面临什么问题,生理、心理、社会、优势、资源、政策,人际关系等要素,都需要考虑到。当然,有问题只是问题目有哪几方面的要素,题目没有描述的,不需要列出。
再次,无论什么题目,不管对象是个人或者群体,还是社区,都需要有系统的系统的视角、资源的视角、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注是否有危机风险等。
最后,写字要不要难看。现在写字好看的社工很罕见。平时写文书,很少督导会注重社工的文字表述问题和字体。要重新去练字,似乎也不划算。
但实务部分的题目,其实也有点坑。我接触过的香港督导,均表示不会做实务部分的试题。不过,我认为,将题目当成实务中的案例来将答案写成“文书记录”还是可行的。毕竟我只是要60分而已。
以上,是个人一次考过中级的复习方法,我考中级的心态非常功利,能考60的,争取考到65,能考70,就绝对没必要考80。很幸运的是,政策法规61分,人品爆发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