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疲惫烦累的时候,我就会刷剧。这一回刷的是《青青河边草》。
缘于综艺节目中徐峥模仿“咆哮帝”的招牌动作,却崩开了纽扣。还有,微博上对“琼瑶剧”口伐笔挞,如何毁三观。
“琼瑶剧”的“惟爱存活”与现实中的“惟利是图”一样,都是放大了生活中的某一部分,而其他则忽略不计。
我看这部剧,一半的私心是要重温小马哥年轻青涩时俊朗的扮相。穿长衫的民国男子,儒雅敦厚,那种“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气质,让被重荷碾压下七荤八素的心沉静下来。治愈效果远远比玄幻剧中的小鲜肉以及韩国欧巴好。
我必须承认,我是跳跃着看完的。整部剧剧情拖沓,而且吵闹的场面实在是太多了。现实中,我们早已麻木,哪里有那么强烈的感情。
花费了时间,自然要有所得。来说说观感。
[if !supportLists]一、 [endif]有关何世纬、青青、华又琳的三角恋
[if !supportLists]二、 [endif]
很多人在为华又琳抱屈,很多人在为华又琳遗憾,很多人在问“何世纬为什么不喜欢华又琳。”
他们出身在一样的家庭,有着相同的教育背景,两家又是世交,相恋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可是,年轻人哪个不是贪恋新鲜,渴望不一样的风景;年轻人哪个不是不屑父母的安排,去找寻自己存在的意义。
何世纬反感抗拒的只是父母之命,并非是华又琳这个人。当他与她旅途相处一路,不知不觉还不是被她深深吸引,甚至动摇了与青青的海誓山盟,半推半就接受了青青“两女共侍一夫”的建议。反而是华又琳,气度磊落,爱就爱得完整,不肯接受半点残缺,宁愿守着心中意做出了断。
相对于爱情,华又琳更在意自己的独立与情感的完整,这样的观念即使放在现在,也不落伍。
何世纬为什么不能跟华又琳在一起,实在是他配不上她的优秀与勇气。
当初,何世纬不满意家中指定的婚事,逃婚了事,把华又琳留在了尴尬的处境。正如华又琳所唾骂的那样:“你不同意,大可以上门来退婚。缩头一走了之,这算什么。”后来对华又琳动了心,优柔寡断,这边欠青青一份担当,那边欠华又琳一个交待。就安心让两个女煎熬痛苦。青青替他做了尽享齐人之福的决定,他喃喃自问:“我可以吗?”并不反对,反而是华又琳挥断情丝,走得干脆决绝,根本上就是两个女人为了他达成了共识与默契。
太优秀的女人,男人都HOLD不住。就算才情见识相当,男人还是少了与之共舞的气度。
说说何世纬这个男主人设。还真是民国文艺男人的代表。风度翩翩,不乏理想与热情,不缺才情与抱负,可是遇到事情总是有些犹疑、软弱,少了担当和勇气。
他是世家大少爷,青青是乡野丫头。这样的人物关系设置,让青青爱得辛苦而卑微,他对她的要求也显得理直气壮。“你想跃上我的阶层,就要付出你的努力。”青青在他的教唆下,使出十八般武艺讨好他的爹娘,指望他们能够接纳她,不惜做着丫头们做的事情,就连他的父母都觉得不妥当。而何世纬却觉得这是给予青青最好的机会,不能破坏。
爱,明明是视所爱之人为珍宝,不忍轻视,更不能容忍别人践踏。
何世纬到底能够有多爱青青呢。或者,他根本需要她的崇拜与仰视,这些都是他从华又琳那里得不到。又或者青青霸蛮的生命力,对抗命运的果敢,弥补了何世纬性格中的不足,吸引了他。
在这一段爱情里,青青是先主动的,也是主导者。
出身寒微,不甘给人做小的命运,而奋力逃婚;遇到何世纬后,不知不觉地爱上了他,就算他试图把她推给别人,她又一次抗拒,大胆地找到他表白,让他的爱无法遁形;他回北京家中与父母团聚且试图和华又琳退婚迟迟未果后,又是她千里而行,再一次为自己的幸福争取;当发现华又琳与何世纬彼此动心后,她审时度势,提出了“甘愿做小”的建议。这里有她的抗争,也有她的无奈。
但在那个女子任人摆布的时代,青青的每一个决定都遵从了自己的内心。她知道自己要什么,拼命去争取,实在抗争不了,也会想出权宜之计。
青青,其实是另一个华又琳。但,出身决定了她没有读过书,没有太高的眼界,不能飞向远处。如果,她跟了何世纬,朝夕相对,终有一天,她的成长与飞跃,会超越他的想像。那时,他们的感情会走向何方。
只是,言情剧只写到有情人终成眷属便大功告成。
在民国,有许多传奇。其中,就有出身贫寒的女人因资质出众被男人带出原来的阶层,因缘际会,使她们离开各自救赎自己的男子,成功了一番功业。譬如董竹君,譬如潘玉良。
在青青身上,有她们的影子。
二、关于元凯与漱兰的悲剧
元凯与漱兰的爱情是一出悲剧,也是青青与何世纬的前车之鉴。
少爷爱上丫头的故事并不新鲜。这个故事的特别在于,思想新派的少爷要待她如妻的礼遇。
当然为家庭所不容。
这悲剧,有一个血淋淋的教训,没有金钢钻,不要碰少爷。他们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还有少爷脾气。
爱,注定不能当饭吃。
看看港台豪门情事,但凡家世平平的女子跟了“二世祖”,有几人能修得正果。没有名分,孩子倒是生了几个。
留在家族里,少爷才是少爷,才自带光环。他们怎么肯为了一个女人放弃“金汤匙”的出身,去外面仰人鼻息。
这社会讲究势均力敌,与其攀附少爷,不如投资自己。
这悲剧,教会我们两个道理:
一是稀缺资源。按今天的“三观不合”的观点,少爷元凯与丫头漱兰完全没有共同语言,不可能搅到一块儿去。但,事有例外。不同阶层相恋成婚的不是没有。但正因为寥寥无几,才惊世骇俗,成为传奇。
少爷看中丫头,是因为在她身上发现自己所没有的特质,也是那些大家闺秀所不具备的品性。这是一种独特的吸引。就好像吃惯了糖的人,突然像尝一尝辣椒的滋味一样。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家境优渥、教养良好的女孩子被一事无成、平淡无奇的渣男吸引,飞蛾投火一般陷入疯狂与毁灭而被不自知。
所以,要想掌握爱情或者事业的主动权,你必须使自己成为稀缺资源。不断由内而外地提升打磨自己,把自己的精神世界丰富成一座宝藏,至少也要成为一座矿,源源不断,开垦不尽,永远有惊喜,永远有内涵。
二是摒弃执念。
只是因为与丫头相恋,就把精心养育、苦心栽培的儿子赶出家门,逼上绝路,把有说有笑的天伦之乐变成凄风苦雨的阴阳两隔,余生在懊悔和痛苦中度过。
这未尝不是一桩亏本生意。是不肯变通的执念害了他们。
这个时代发展太快,变是常态,跟上变化是硬道理。
三年前,我的一位朋友没有QQ,不用微信,觉得社交软件把完整的生活,变成了碎片化的作息。而今,他用微信视频与国外的女儿视频,在QQ里交流工作。甚至,他所在的单位自行开发了APP,他每天必须线上线下同时工作。
我的一位同事,女儿研究生毕业后,谈了一位男朋友,她们家不中意男孩子,百般阻挠,最终酿成了女儿跳楼的悲剧。她一夜白头,常常悔不当初。假如同意她们结婚,大不了可以离婚,总比失去女儿好过千百倍。
参差百态的生活,阴晴不定的境遇,我们要试着柔软通透,放下成见,抛弃执念,学会接纳包容,日子可能就没有这么步步紧逼。
琼瑶剧最受人所诟病的一点就是——“爱情至上论。”
爱情固然美好,值得向往,值得追随,可现实中远远有比它沉重、宝贵的东西。
很多时候,爱情的代价,我们往往付不起。
爱情,是年轻人的必需品,却是成年人的奢侈品。
亲情、责任,哪一样岂敢辜负。
三、亲情不能等待
在《青青河边草》这部言情剧中,让我怦然心动的居然是亲情。
元凯死了之后,他的母亲哭瞎了眼,身心皆病。倔强的父亲保持着强硬的骄傲,像一点就炸的炮仗。他用不近人情的冷漠和顽固,包裹伤口,伪装威严。
因为元凯母亲的无助与可怜,迫使何世纬留在傅家,当起了假儿子,再配上一个活泼懂事的小草,让这个死气沉沉的深宅大院有了笑声和活力。
起初世纬身不由己,却在傅家母亲的拳拳慈母心下节节败退,最终化作情不自禁。他认了他们做干爹干娘。
剧中有个情节是世纬陪着傅家母亲话家常,讲他的童年。如何换牙,如何淘气、如何用门夹核桃,发出的吱嘎声即使在梦里对于母亲都是一种安慰。这场戏拍得细腻动人,直往人心里钻。
就像何世纬后来像华又琳直抒胸臆时所说那样,当初拒婚离家的他是莽撞少年,傅家庄的经历让他懂得了什么是“天下父母心”,让他经历了成长,懂得了责任。
何世纬再次回到北京,请求母亲帮他退婚。尽管母亲基于道义十分为难,并不赞同儿子的做法,可是出于对儿子的爱,她决定帮助他,也向何世纬倾吐了一个做母亲的立场。何世纬意识到是他给母亲出一个难题,表达着对母亲的感激。
这与当初一走了之,置父母亲情于不顾是强烈的反差。
爱情与亲情明明都是人类最亲密、最可贵的感情。但言情剧里常常会出现“爱情”考验“亲情”的桥段。
没有哪一个父母不是希望儿女幸福平安。在亲情里最先妥协的是父母,最受伤害的也是父母。
朋友家的儿子名牌大学毕业,美国读研后留在那里工作。可是,在国内读研的女朋友却迟迟拿不到签证,两人牵扯了一年多,分不开又到一不了一处。儿子很痛苦,整天要死要活,母亲直接办了病退手续,到美国照顾儿子。
再过一两年,这段刻骨铭心的恋情或许会水到渠成,或者尘埃落地,儿子终究会翻过这一篇有历史。而母亲却肯定不会忘记这段提心吊胆的日子,以及她怎样用爱守护着儿子。
迅速变动的时代,需要一颗沉静的心。我们在追逐爱情圆满、事业有成时,不要忘记身后父母的目光以及身影。陪伴亲情与花前月下,呼朋引伴同样重要。
影视作品更多的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以及心灵状态,在情感层面找到有共鸣的元素,这是永恒的主题。
思考让人成长。用别人的故事丰富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