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饥馑岁月中的父母似乎格外溺爱自己的孩子,不想让孩子再受一遍自己曾受过的苦,于是试图用全方位的安排来为孩子减轻负担,比如,不想让孩子出远门去外面闯荡,一心把他们拴在身边,生怕他们在外边吃苦受累,结果往往是耽误了孩子的前途和梦想,阻断了他们的阅历和见识。表面上看似是父母为孩子的人生着想,却也间接毁了孩子的人生。
朋友的闺蜜芳龄22,是个清秀的姑娘,父母对她的人生安排是读完书出来能在亲人视线范围内工作,不允许出省门,每个月必须把钱打回家。给她物色对象的标准是,婆家要算得上小康,有房有车,婆婆还必须要年轻能在以后帮她带带孩子,伴侣之间的感情可以在婚后慢慢培养。这样的生活模式在一次姑娘与爸妈争吵中终于爆发,她偷跑了出来,还记得她站在舞台上眼带笑意地对我们说“我终于挣脱了捆绑脚踝的绳子,终于可以飞了。”我看到了她眼底的憧憬和向往。
此刻23岁的你正在做些什么呢?偶然间接触一个男生23岁的年纪,从学校出来社会工作8年,一直在同种类的厂里上班,和他说话言语间都感觉不到是社会人,大众型的餐厅都没有去过,别人和他分享旅游见识,他会回怼别人“旅游有什么好玩的,我不想出远门。”走路站姿给人一副无精打采,随时要摔倒颓废的状态。有一次无意中听到他和父母通电话,传来爸妈的声音“你现在在哪里啊,住什么地方?你工作的地方在哪里?厂名叫什么?发位置过来给我。”男生习以为常的回应着,妈妈的声音又继续传过来“找到女朋友了没?赶紧找个女朋友带回家,那些需要你花钱的姑娘就不要找了,不要上当受骗了。”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这些,这小子开的是扩音。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工作,父母总是和他说:23岁,老大不小了,你得赶紧找个老婆,不然以后就难找了。他去尝试过做服务员,每次都是不出几天就能吃到炒鱿鱼,这样的生存适应能力在社会中根本吃不消,若不再自我改变一下的人生就这样完了。
我理解这类的家长想让孩子的一生平平安安,顺心遂愿,事无巨细为孩子考虑。可让我无法赞同的是,父母以爱的名义替孩子包办一切,什么都不去经历;父母以爱的名义这种无形的绳子束缚孩子的思想的脚步。
我们这里有“父母在,不远游”的习俗,于是“离家”和“出走”就成了好高骛远的举动,甚至可沦为离经叛道的做法。人若不独立探索自己的出路,就无法真正成熟。许多能力,许多品质唯有独自成长才能获得,在父母的庇护和帮衬下,生活固然多了几分轻松,但也失去了独立探索的刺激和机遇。
很多人总是以自己的人生经验来教育孩子,希望孩子少走弯路。可是该走的弯路是注定都会走的,孩子躲过一劫,还会有下一劫。人只有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错误才能成长,间接经验的帮助极小。别人出于好心提出的建议,是要虚心听取,但取舍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毕竟帮别人选一条人生路很容易,只需说一两句话就行了。但要用一辈子走这条路的人却是你自己,顺路或绕路都由你自己承担后果,你只能自己为自己买单。那些人生智慧都是过来人经过岁月的打磨,一点点积攒的,有些甚至是从血的教训中得来的。即便你知道了结果,但没有栽过大跟头,没有尝过失败的滋味,就永远也无法深刻地去理解和感知。
大胆试错做自己,去踢你爱踢的足球,跳你爱跳的舞蹈,去完成你的梦想,去走你想走的路。
如果还有人,包括父母,还能对你的人生规划产生一丝丝影响的话,你就还没有认清和找到自己。
去经历你想经历的一切,听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