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前面的文章里面讲过,鸡娃或者不鸡娃不是个问题,问题在于用什么样的方式鸡娃。整个社会需要为孩子的成长去努力,作为家长的责任尤为重大。今天中产家庭面对教育的焦虑、整个社会的教育内卷风云,归根结底是社会大环境的问题,而不是个人的问题,这一点《爱、金钱和孩子》里面分析的很透彻。
但是,是不是每个人都注定要被裹挟在这股教育焦虑的洪流里不能脱身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作为家长,更要学会从内卷风云中抽身出来,真正去学习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再来考虑教育的方法当如何?与教育和解,与自己和解,去寻找适合自己与家庭、与孩子的相处方式、教育方式,从“焦虑”中解放出来。
然而,理解教育的本质,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并不容易,这要求家长自身不断打破现有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断学习系统的知识去认识这个错综复杂的世界,这个过程比较艰难,因为家长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学习去成长。而市面上不断出现的各种教育产品与各种实操方法不断告诉你要解决孩子的各种学习问题很简单,买他们的产品跟着学就可以了!很多人会自然而然选择easy way, 就是我花钱然后服务外包,然后开始期待孩子的学习立竿见影,而不会选择hard way, 通过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然后在长远的未来取得更好的结果。
就拿学英语来说,我从女儿一岁左右开始摸索英语启蒙方法,那时候市面上英语早教品牌还不多,英语学习资源如英语绘本也还欠缺,一开始我凭借自己多年对教育的思考以及自己学习外语的经验,认为英文和中文一样是语言,可以用沉浸式方法来学习,于是从看英文动画片与给孩子读英文绘本切入开始给孩子做英语启蒙,我跟微信公众号学习,在网上寻找各种资源。很有意思的是,想要做一件事,只要你用心去做,就会发现路越走越宽,资源会不断随着自己的需要涌现出来。
我认识了一群带孩子学习英文的家长,了解到了铺天盖地的英文学习理念和学习资源。而这个时候,我开始不断思考,我让孩子学英文究竟是为了什么?于是我开始阅读外语学习的相关文章与书籍,比如《别说你懂英文启蒙》,《做孩子最好的英语学习规划师》以及其它网络上的文章,我发现在儿童外语习得(学得)方面并没有统一的观点,但我自己倾向的观点是孩子越早接触外语,接受度越高,即使在中文强势的情况下也是如此,但是方法很重要。
我选择的方法是每天和孩子一起至少花半小时一起看英文动画片,或者看一个儿歌视频,学唱这首儿歌,后来过渡到每天一起读至少一本英文绘本或者有意思的英文读物,比较简单的可以全英文读过去,配以表情动作表演,稍难一点的中英文夹杂,和孩子一起在阅读中享受故事的乐趣或者学习各种知识,这是专属于我俩的时光,我们一起享受阅读。这个过程当中,我非常清楚,我的目的是培养孩子对阅读的热爱,让孩子完全无障碍地接受英文,我的目的确实也达到了。
我那时候没有很功利的想法,觉得孩子有这样的基础,以后学起英文应该很容易了。直到孩子上中班的时候,我发现她其实词汇量已经非常高,给她下载的不同英文游戏应用她可以玩的很溜,英语听力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我开始思考是不是可以进一步让她的学习系统化,让她开始输出,而那个时候她已经五岁了,实际上启蒙了那么长的时间,还无法有效输出的话其实是有点落后了。
英语分级读物直到这个时候才走进我的视野,并不是说我以前不知道,是因为以前我觉得分级读物很无聊,而且初级的太简单了(实际上当时是我不懂,简单的绘本也可以给娃拓展,把书读厚了),因为我最早也只知道照着书读,顶多遇到难的字词会做一下解释,所以一开始给娃读书就从比较难的开始读,所以孩子听力水平要远远高于阅读水平。但是要让娃开口,只能从简单的开始,于是娃在启蒙了三年多大概五岁的时候,开始在阅读app上从最简单的一个单词两个单词开始读起来,而这个app也是我无意中发现的(后来才知道是一个流行的app)。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孩子一开始有点别扭,一段时间后开始流利起来,从一开始跟读到后来我指引她认单词,半年时间就基本实现了自主阅读。因为孩子在听读的过程中开始建立了字母和发音的对应关系,有了很好的语感和基础的拼读能力。读的过程唤醒了过去几年来打下的英文基础。
至此,她的英文已经基本不需要操心了,除了书写。但是有这样的拼读基础,实际上我也不担心她后面的书写,因为她对书写有自发的兴趣,这方面我认为她主要跟着学校走就可以了,学校会大量训练书写,我不需要去强化,只要保持她的兴趣就可以了。
我曾经学别人的做法,试图让孩子每天必须要读三四本绘本,基本属于过度的桥梁书级别,孩子开始觉得有压力,每天都要完成任务,除非读到很有意思的故事,否则每次都要叹气,似乎阅读的乐趣了然无存,关键是我发现,她会为了读而读,一些比较难的单词或句子即使会读了,我问她意思,她其实并不理解。或者有些故事她能指导故事梗概,但细节的东西说不出来,也没有什么想法。
我开始警觉所谓的自主阅读。孩子不到六岁,认知水平也就是这个水平,有很多东西如果没有接触过,读书的时候即使会读,很多内容并不理解。于是我停止了自主阅读,开始恢复每天一本的共读,一本书,我们可以轮流读,也可以我读她听,边读边讨论里面的内容,或者拓展,孩子又高兴了起来。这个时候,我知道孩子已经可以自主阅读就够了。
《别说你懂英文启蒙》这本书对我启发挺大的,就是究竟孩子学习英文的目的是什么?作为家长要想清楚。我自己很清楚我并不指望在中文的环境里面去培养孩子所谓的英文母语思维,中文始终会是孩子最终要的思维语言,关键是英文思维和中文思维是两个伪概念,其实底层思维是一样,就是孩子能够清楚地有逻辑地用语言表达自己,两种语言不同之处就是表达习惯。想明白这一点,我根本就不会在乎中英文夹杂着去和孩子读英文,因为语言就是载体,更重要的是背后的知识、情感和文化。所以孩子在英文阅读的过程中实际上是中英文一举两得,不会厚此薄彼。
我自己也花大钱报英文阅读课,才发现虽然自己在美国待了三年,用英文写出了博士毕业论文,实际上英文水平还是不高,最根本之处在于语法知识不扎实以及知识水平不够,尽管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以及对某些表达方式比较熟悉,当然啦英语口语是很好,但是这纯属花拳绣腿。所以,学习英文,还是要稳扎稳打,打好基础是根本。一年级的孩子,我不需要她会自主阅读章节书。她自己感兴趣当然很好,不喜欢的话我也不强求。
我对孩子的期望就是高中的时候托福或者雅思达到可以出国的水平,比如托福105,雅思7分,就可以了。这样来看,她现在国内一年级,目前在线课程已经可以上美国二年级教材,到高中的时候,要达到托福105分实际上是很简单的事情,只要这十年时间持续学习,几乎毫无压力。我也不需要她去考各种剑桥英语考试,英语竞赛就看她以后的造化。至此,我根本不会为她的英语学习焦虑。而且我相信,中文的学习中文的积累,绝对有助于她的英文水平,因为背后的知识、文化是相通的。
所以,对我来说,英语就是一个工具,孩子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到的知识、文化、对世界的理解才是最重要的。
我在这个过程当中当然给孩子选择了各种学习工具或者平台,但这是建立在我对英文的理解以及对孩子学习状态的了解之上,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不断学习,不断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孩子的英文学习,而不是简单地跟着某个平台某位“专家”走。我相信那些英语牛娃的家长亦是如此。
家长当然可以选择把孩子扔给某个培训机构,某个学习平台,某个老师,但也要接受孩子的学习水平可能低于自己的预期甚至事与愿违,也可以选择自己不断学习,然后给孩子选择合适的工具,让孩子学的轻松又有扎实的成效。
关键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始终保持对学习的喜爱,保持那份学习的内驱力。
正是基于对教育本质的追求与理解,我不断去学习英语学习背后的概念、理念乃至不断思考英语学习的目的,基于对孩子的理解,我不断调整孩子学习的方式。回到我前面所说的,孩子到现在为止,读中文和读英文没太大差别,其实我的目的早就达到了。在学校里面英文是一个学科,而在我家里不是。这个过程真的不容易,但我做到了,我也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充满信心。
最最关键的是,我始终认为,在特定的年龄做特定的事就可以了,不要落后,也不需要超前,好好享受童年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