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摘要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是由美国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所著。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阅读完此书后,我认为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四个要素是: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二、用RIA拆书法来阅读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R:1、观察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的观察。
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2、感受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
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我们可以更清楚的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
3、需要
非暴力沟通把需要当作是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而不是某种具体的行为。一种要素是否被当作需要,关键在于它能否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
4、请求
清楚的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我们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
A1:
背景:有天家人一起吃饭,大家都坐在桌上了,唯有小侄女一个人站在角落里哭,我放下包后就来到她身旁,蹲下身,抚着她肩问她怎么了,她先没有说话。
我:现在是不是感觉很难过、伤心。
她:嗯
我:是什么事情让你伤心难过呢?
她:妈妈不给我吃巧克力 (我一下就明白了应该是要吃饭了,她妈妈就想让她先吃饭,不给巧克力吃。)
我接着问:妈妈为什么不给你吃呢?
她:。。。(不说话)
我:你要问下妈妈为什么不给你吃巧克力,听听妈妈怎么说?
我:你也要把你想吃巧克力的想法告诉妈妈,看我们能不能找到一个方法来处理好这件事情。我示意她到妈妈跟前,她妈妈也开始耐心的跟她沟通了。宝宝也坐回桌上去吃饭了。
我想宝宝她当时为什么能听我说,因为我捕捉到她的感受,她觉得我理解她、读懂了她,明白她的需求。我突然想到之前看《死亡诗社》时,是一部反传统教育的影片,中间有个片段安德森一直没有办法突破自己内心自卑的恐惧,基汀在一堂课上想法鼓励安德森说出内心的感受,从此变得更加自信。影片中的尼尔就是个悲剧,一个多么阳光的男孩,想要追求自己的音乐之路,却不能得到父亲的理解与认可,最后在父亲的逼迫下选择了结束生命。反观中国教育的现状,如果我们遇到的都是基汀这样的人,我们该会多么幸运,世界上有多少孩子能够真正的健康快乐成长。
A2:目标与行动,通过阅读非暴力沟通也让我看到语言的正向力量,希望自己能够运用非暴力沟通四要素去应对我的生活和工作,有效的处理人际关系。不做那个施暴者,同时呼吁社会减少语言的暴力,让我们一起非暴力沟通。我觉得这是一个持续的行为,不断的练习与加强,从明天开始把四要素运用起来,用于工作与生活,每天完整的完成一件非暴力沟通事件,并记录。
观察:尽量做到不评价,先从少量评价开始吧。
感受:描绘感受不是表达想法,少用“我觉得”,准确使用表达感受的词语
需要:这个我还真没有理解
请求:表达对对方的请求和帮助,越具象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