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传统我的年 张维森

     从年前到年后,我已经在家里过了好几天“吃饭+麻将”的日子。除夕夜和年初一也就这样过去了。

     这些年只感觉年味越来越淡,对过年的盼望比起小时候要少多了。不知道真的是年味本身变淡了,还是我们的口味变重了?

     这些年只感觉年味越来越淡,对过年的盼望比起小时候要少多了。不知道真的是年味本身变淡了,还是我们的口味变重了?

     祝大家;新年的钟声就要响起,愿这吉祥的钟声能为您及家人带来平安、幸福、健康和快乐!祝新年快乐,万事如意!一年又比一年强。


     在外国人的镜头里,我再一次找到了浓浓的年味儿。除开那些“全球最大”、“亚洲第一”的惊人数字,片子里的很多人、很多事用不着煽情的讲述,也能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润了眼眶。

      比如,旅居国外的女儿时隔九年,带着丈夫、儿女一起回家,和父母兄弟团聚。

中国新年-时隔九年的团圆

      珠三角的农民工骑着摩托车、冒着绵绵冬雨,踏上回家的路。短则几小时,长则几天,历尽千辛万苦,他们终于和家人围坐在一起,端起酒杯,吃上热气腾腾的火锅。

中国新年-回家的摩托大军

     除夕夜,两位大胡子主持人在北京朋友家里,一起包起了饺子。他们一面学着新手艺,一面听主人家说道中国人图吉利、讨彩头的各种讲究。

中国新年-第一次包饺子

     凌晨的钟声响起,大胡子们和杨家人一起放鞭炮、放烟花,辞旧岁、迎新春。虽然放了这么多年的炮仗,但从这里我才第一次看到,家家户户鞭炮齐鸣的全景原来是这样壮观的:

中国新年-爆竹声声辞旧岁

为什么看一次触动一次呢?因为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是普通人的故事。

      我们已经看了太多宏大叙事的东西。某一次,镜头好不容易对准了普通人,也只是问一问路人甲:你“姓伏”吗?让人无语。

      但在这部纪录片里,每个人都是有名有姓的、有泪有笑的,仿佛是在提醒我们:这个节日不是关于什么了不起的大概念,而是关于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人。

      如果人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那这个节日也会变得没什么意思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