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or可爱?

图片发自简书App

约翰·博宁罕的这个绘本一到手,很快就看完了,简短的文字、大量的图画,看后却久久不能释怀,这个故事简直不是写给孩子的,而是从孩子的角度写给大人的控诉与建议。

看看爱德华吧,一个最正常不过的男孩。和所有其他男孩子一样,会踢东西、制造噪音、欺负小朋友、捉弄动物、不会把房间整理得干干净净、偶尔还会忘记刷牙和洗脸……这和我的儿子简直一模一样啊!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样普通的男孩子怎么就变成了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了呢?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他

当他不经意间调皮捣蛋、甚至犯下错误时,看看大人们那一只只伸出食指指着他的手,听听那些用否定的言语给孩子贴上的各种标签,再看看那一张张恶形恶状充满厌恶表情的脸,如果,你是爱德华,你感受到的是什么?孩子又会因此而做出怎样的决定呢?

图片发自简书App我
图片发自简书App

如果,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那么,爱德华会怎样呢?他会在某一天突然就变成那些指责、批评他的大人们所期望的样子吗?

我们完全不怀疑周围大人们的好心,似乎每个家长或是老师都会做出类似的行为,用否定性的言语和行动来督促孩子做出好的行为。就像一个故事里讲的,爸爸看到6岁的哥哥在打3岁的弟弟,于是抓过哥哥就揍:“看你还打不打比你小的人!”这故事说出来似乎很可笑,可现实生活中我们却都或多或少都做着类似的行为,问题是:这是真正的爱吗?以暴制暴可行吗?粗鲁能教会文雅吗?贬损能带来上进心吗?

幸亏,故事还在继续,同样是这些令人讨厌的行为,有些大人却会从意外或是孩子的错误中发现一些闪光点。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于是…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爱德华变了吗?他还是那个有一点点儿不爱干净、野蛮、脏乱、邋遢、吵闹、恶劣、粗鲁和笨手笨脚的男孩,那么,变了的是什么?变了的,其实是大人们对待孩子的态度,看看和善的态度、鼓励性的言语和支持性的行动所能带来的不一样的结果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就像一张白纸上的一个小黑点,你盯着的是那个黑点还是黑点旁边的更广阔的白色的区域?你关注什么,就会给什么注入能量,缺点和优点都会随着你的关注而放大,关键是你希望放大哪一个呢?

绘本里另外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故事的前半部分,那些指责爱德华的大人们看起来都是他的家人,而那些鼓励称赞爱德华的大人们则似乎都是外人,也就是也许不那么熟悉他的人。是不是,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除了要有一颗希望孩子做好的心,还需要跳出自己的身份,站在一个稍微有点距离的角度去看自己的孩子,这样,是不是更容易接纳并支持到孩子呢?是不是更容易发现那些被我们忽视掉了的优点与长处呢?

但愿每一个家长都能学会以和善的态度、鼓励性的言语以及支持性的行动来爱孩子,但愿每一个像爱德华一样的孩子都能成为家人眼中的最可爱的孩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