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之前听过一句话:不幸的童年需要花费一生去治愈。对塔拉而言,真的如此。
塔拉,是一位80后女孩,美籍,17岁前未接受公立学校教育,后来通过自学考入大学,再后来去了剑桥,哈佛,最终通过努力拿到博士学位。塔拉的家庭并不富裕,家里的七个孩子都在父亲的严苛控制下不能上公立学校,有病不能去医院,而她的母亲在家里几乎没有话语权。如果说,别的孩子是在关爱和自由中长大,那她,则是在压制和干活中度日。除此以外,还要承受来自躁郁症的哥哥的虐待毒打。如此种种,给她的心灵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伤,以至于长大后一直在怀疑自己,在否定自己。在后来接受教育的历程中,塔拉一直在治愈自己,一直在重塑自我。可能,所有的我们,无论童年快乐与否,终其一生,我们也都在寻找自我的路上。
这本书的英文名叫作《Educated》,可见在作者的心中,教育是何其重要。我们可以看到,塔拉的母亲是受过教育的,她会做各种草药制剂,这也帮助了她的家庭成为当地的佼佼者。而在七个孩子中,三个孩子先后出走,离家求学,成为了博士,剩下四个孩子依然在父母的羽翼下挣扎。三个读书的人,他们的眼界越来越开阔,也越来越有勇气去面对所遇到的问题,而剩下的那四个,偏执,狭隘,反反复复被过往纠缠,得不到内心的平静。当然,并不是在宣扬教育万能论,只是从塔拉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她的转变是来自教育,在父亲看来,去公立学校就是对抗上帝,女儿离家求学就是背叛自己,而对塔拉而言,她正是在接受教育不断的学习中破除了之前的那种矇昧,了解到了父亲所传授的知识漏洞,她才开始意识到,学习,受教育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并且,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塔拉越来越有勇气,有勇气对暴力的哥哥说不,有勇气申请助学金,在无形中,她内心的力量被附加,她改变了。另外,随着成长,她试着用内心的这份勇气去与过去和解,她试着去原谅哥哥,原谅所有的家人。我想,如果不是文明开化的影响,一个人很难做到在受伤很深的情况下,甘愿去不止一次的尝试原谅。教育,或者读书,它不会突然改变你,但一定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影响你的思维方式,去调节你的心态,去影响你人生的走向,去指引你成为你自己。
其次,想要说说家庭关系。塔拉的母亲有自己的事业,父亲在废旧场拆除油箱,尽管不是特别的富足,但也能够应对家庭的琐碎。七个孩子,不管男孩女孩,都得跟着父亲干活,也要帮助母亲制作药品。如果仅是这样,这个家还算很和谐,问题就出在父亲的强势,母亲的隐忍,塔拉的父亲不能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在塔拉不接受父亲所谓的“赐福”,父母就再也不见她,虽说这种控制欲可能受当时所处环境影响,但是,这种近乎畸形的父爱,给塔拉造成的心理创伤是不可磨灭的。她的父亲无疑也是爱她的,在塔拉要去剑桥的时候,父亲说:他埋在地下的汽油够他穿越美国,可现在自己的孩子去了世界的另一边了……对所有的父母而言,孩子就是他们的软肋。在这本书中,隐隐约约感觉到,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女孩儿而言,父亲的性格会影响她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而父亲对女儿的关心程度,则影响了女儿在以后社交生活中的安全感。父母的关系,又会影响孩子以后的择偶观。说来说去,家庭关系对孩子成长有很大影响,家庭越和睦,孩子越幸福~
塔拉遇到过很多真心帮助她的老师,他们敬佩于塔拉思维的深度,有的为她写推荐信,有的帮助申请助学贷款,还有的提供心理咨询……能够遇到真心帮助自己的人太幸运了,他们不图回报,不计得失,是真的会为你的成功开心,会为你的快乐而快乐。我也遇到过属于自己的“伯乐”,她会告诉我:大胆的做你想做的,后面有我呢。她还会在我为难,举棋不定时来一剂强心针,帮我摆脱困境。她会在我失恋时找前男友算账……因为机缘巧合,换了新单位,也就离开了我的“伯乐”,好在,她一直在,现在遇到什么问题,还会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她,这就是一种幸运吧。转念一想,要想将这种幸运一直延续下去,便要加倍努力,让自己值得。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鸟儿是你,山是家,也是梦想。家这座山伟岸高大,梦想那座山清澈明朗。有依靠,有方向。有指引,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