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该踏青的,看枝吐芽,看草破土,淋不湿衣的雨,吹不寒面的风,采桃花、菜花、豆花簪发,啍个小调,踩拿白云半掩面的斜阳而归,是人生一大乐也。
今年的踏青对象是哈尼族的梯田。地点:元阳。确切说,是一直慕名五彩斑斓的梯田,想去瞧上一瞧。
第一眼瞧到梯田时,我是有些失望的,除了层层叠叠的极有个性外,没觉得比家里的田坝出彩多少,实在说不出多少赞美的话来。直到从玉米和大豆套种的梯田间的沟下到蓄水的梯田里,改观了,这些干地土质极疏软,似细沙,易踏蹋,不过是在这成50~60度角的梯田坡上一个回来,腿就疼了三天,这是后话。
仅管我出身农民,却没种过几天地,对劳动人民的平凡颇有体会,伟大——却是在梯田里才明白。这是人与自然角力留下的证据,最小的梯田,只能栽上一株玉米。得要多少代人一锄一锄的挖,才能形成这般层层递进又极富层次感的规模?
梯田的蓄水期长达半年,有些田里长出绿藻和浮萍(多红色),如颜料般,在拍照时为梯田上色。田埂上的杂草嫩黄着,仅余一人可行,便是田里的小径亦如此。偶尔有村妇带着孩子去寻野菜,到夜间,在一片蛙声中,许多村民打着手电在水田里摸鱼,在山坳里如星星般璀璨。也不知鱼蛙是否都躲在淤泥下,白日间寻了寻,没见。
多依树的景区门口在晨间有村妇带着四五岁左右的孩子兜售鸡蛋,不贵,两元一枚。这些孩子多穿着哈尼族的民族服饰,很喜庆的红布衣上串上银饰,称得孩子的小脸红扑扑的,极亮眼。
这的居民大多数人家都养着水牛耕地,取火依然烧柴,家家户户都像砌墙一样整整齐齐的码着遮了一面墙的柴木,虽说靠山吃山,但在大理禁止村民上山砍柴十多年后,在这还看到不禁砍的行为多少有些不舒服。如果他们砍些小灌木丛、枯枝什么的觉得很正常,但他们砍的木柴没十年(还是少估的)根本长不了那么粗,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知再过些年,还能看到多少郁郁葱葱。
看日出最美最壮丽的点是多依树,日落则是坝达、老虎嘴(是看日落最好的点,可惜由于塌方,已关闭)、老鹰嘴,都说爱春的蓝梯田最美,但从照片看,在多依树拍的比在爱春拍的好。因为蓝梯田是蓝天的倒影,爱春的梯田规模小了些,不易抓。不论是日出还是日落,阳光的反射状态,云层的厚薄度、形状,均能看到不一样的梯田,完全是碰运气的事。
说不上我们的运气是好是坏,说好吧,三天也没看到五彩斑斓的梯田,说坏吧,总能看到太阳赏了下脸。第四天黎明下起了雷雨,雨后云层不散,以为看不到日出了,便随便在观景台上愰了一会就去搭车出去,可惜才出了景区门不多会就看到梯田在晨曦下一片斑斓,再进去就错失了。
由于搭了门最早的也是唯一的一趟小客车,八点半出发的,一路上都是在雾中穿行,能见度二十多米,如若联想力丰富些,穿云吐雾大约就这样子吧。虽没有传说中的遇神遇仙,但也可以假装在云雾里活了一下子。
行山,看景,遇人,这趟踏青很开心。
附:
行程:建水——元阳——多依树
建水到元阳八十多公里,票价32元/人,行驶时间3小时左右(多是盘山路),由于遇上堵车,我们坐了差不多4小时,元阳到多依树有五十多公里,票价30元/人,行驶时间近2小时(亦是盘山路,若遇上他们赶集,会堵)。
住宿:我们住的是憬悦云图,490元/晚。这一排上的住宿占了地利,即便不去观景台亦能看日出,只是角度与观景台略不同。
食:酒店供早点,早晚就在外解决,他们这每几天赶一次集,然后食材几天一进,所以我们没点肉,差不多40元/人,只有一家外卖,就只两三种套饭,点了一次,还不错,25元/人左右。
注意:
如果你是直接到多依树,千万不要在网上买景点门票,因为网上买的门票只能在箐口的游客中心取票,多依树距箐口约十四公里,包车50元,箐囗——坝达,10元/人,在坝达看完日落后回去,20元/人,他们起步价是5元/人,只是不太容易搭到车,建议自驾。
去爱春看蓝梯田尽量站在公路上,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钻出一个人来跟你收钱,说你拍的是他们的田,他们以土地与公路的分界线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