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季节,我喜欢来到野外或者广场放风筝,说是“放”,其实技术完全达不到,更多的时候是“看”:看别人时而放线、时而奔跑、时而判断风向……手忙脚乱、大汗淋漓的忙得不亦乐乎,风筝终于飞起来了 。
我也和他们一样仰着头,张大嘴巴,笑着叫着,可是还没有来得及细细欣赏,风筝的线绳断掉了。风筝越飞越远,直到消失在视线之外。他们还拿着半根线绳,站在原地黯然神伤。
看到他们,我想起了生活中的一类中老年人,他们有的无儿无女,有的有儿有女,孩子要么在外求学,要么在外工作,留下他们独自在家生活,网络美其名曰——“空巢老人”。到目前为止,我国空巢老人的数字,已超过了1亿人,他们的生活状况究竟如何呢?
衣食无忧抵不过亲情的缺失
5分钟短视频《更换电池》,曾经让多少人热泪盈眶——
一位独居的母亲白发苍苍、表情木然,收到了孩子寄来的礼物——一个智能机器人。机器人乖巧能干,老人夜晚在躺椅上看电视睡着了,它知道为老人盖上条毛毯,老人咳嗽了,它懂得为老人端茶递水。
看着机器人,老人的眼眶湿润了,她想到了自己的孩子,曾几何时,孩子们围在自己身边,妈妈长、妈妈短的跳着叫着,可如今……
老人与机器人相依相伴:一起看电视、一起看夕阳、一起等待子女归巢……
有一天老人拿出两张马戏团的票,要带机器人去看马戏表演。机器人高兴的去为老人拿草帽,回来时却发现老人闭上了眼睛。它赶紧拿出所有的电池,装在老人的口袋里,希望她能醒来,可老人不是机器人。它似乎明白了什么,依偎在老人旁边。看到这里,我的泪水也哗哗的流了下来。
在朝夕相处中机器人都对老人产生了感情,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含辛茹苦抚养大的孩子呢?
“路途远,花费高,假期短”往往是儿女拒绝回家的三大理由,可打个电话,来段视频也能给老人带来莫大的安慰。可是视频中的老人,直到孤独老去也没有接到孩子的一个电话。
或许有人认为花钱为老人买机器人,让老人衣食无忧,就是最大的孝顺。他们哪里明白功能再强大的机器人也无法弥补老人内心的空虚。也比不上孩子的一声“妈,记得吃药”的叮咛。
为人子女者,有时间还是记得“常回家看看,”莫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终身遗憾。
无私的付出挽不回老来的无助
我国自古就有养儿防老的观念。作为长辈,最喜欢的就是儿孙绕膝,几世同堂。可随着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市的年轻人向往更大的城市,农村的年轻人要去城里打工。把年迈的父母留在家中就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独守空巢,孤独终老取代了天伦之乐。
我带着母亲去看望一位阿姨,她一向以麻利能干著称,育有四男二女,是农村典型的有福之人。四个儿子成家之后,也加入了外出打工的队伍。留下五个孩子给她照顾。每到暑假、春节,儿女们都会回来几天,这时候也是阿姨老两口最高兴的时候。他们不厌其烦的进出厨房,为儿孙们做好吃的好喝的。
孙子养大了,有的上了大学,有的也跟着父母外出打工,儿女们回来的机会就更少了。满想着没有孩子的吵闹,老人可以享几天清福,没想到阿姨却因脑梗住进了医院。出院后,儿女们纷纷返程,家里又剩下两位老人。
我和母亲去时,叔叔木讷的蹲在堂屋门口,已不能走路的阿姨躺在里屋的床上,见到我们话未开口,已泪流满面。母亲劝她:“好好养病,怎么不留一个孩子陪着?”她的眼泪一下子又涌了出来。
结结巴巴的说:“孩子们都忙,也不能一个劲的请假,他们还有孩子要养。都是我不争气,给孩子们添麻烦了。”
听到这里我怒了:生活已经不能自理了,还一心想着孩子的不容易。你怎么不想一想在缺衣少食的艰难条件下,你养大了四个儿女,又为四个儿女抚养了五个孩子。如今老了、病了,要求孩子们轮流照顾总还是可以的吧,为什么要选择独守空巢,默默承受呢?
这样一位无私有爱的母亲躺在病床上,作为子女怎能放得下心?迈得动远行的脚步呢?在这个世界上,钱是挣不完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孩子是会慢慢长大的,而老人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坚强,面对衰老、病痛,他们那样的无力、无助,他们需要儿女的陪伴、照顾。
子女衣锦还乡,换不回老人的以后
记得一位朋友大学毕业后,在一城市行政单位工作,一直忙着工作、出差、请客、应酬、买房子、装房子……总想有一天干出成就衣锦还乡,给父母挣足面子。
可有一天,他突然接到老家电话说父亲病重,匆忙赶回去,父亲已病故。他痛哭流涕,诉说父亲没有福气,自己正努力的要混出个人样来,他们的好生活才刚刚开始,父亲却走了。
毕淑敏在《孝心无价》中曾写到:“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都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我们的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儿女们总想着等以后自己的工作稳定了、功成名就了、小孩子长大了,一定会回去看望老人,或者接老人到身边,他们全忘记了,老人没有那么多的以后……
独居在家的父母,平时的小病小灾他们总会自己扛着,不到迫不得已,是不会打电话打扰在外工作的孩子的。就像我的这位朋友,总觉得父母身体健康,并无大碍,做梦也想不到接到父亲病重的电话时,却是永别。
余华说:“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
在我们身强力壮、精力旺盛忙着和时间赛跑:工作、加薪、升职时,时间也在不声不响的的消耗着父母的生命。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操劳一生的父母,到了晚年还要独守空巢,甚至离开人世,都未能见到朝思暮想的儿孙一面,怎能不令人痛心呢?
常回家看看,空巢老人才不会孤单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为人子女者,更应该懂得父母操劳的不易,住的近的,经常去父母家里坐坐,为老人做顿饭,陪他们散散步。在外工作者,更应该经常和父母打打电话,唠唠家常,发现父母身体不适,及时的让他们去医院。遇到假期一定要想法设法回家陪陪父母,或者把父母接到身边。
实在无法照顾老人的,就放下面子尽自己所能把他们送进条件较好的养老社区。让他们有朋友、有交流、有娱乐。即使病了也有护工护理,比父母在家独守空巢自生自灭,要强的多。
空巢老人现象是国家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必经阶段,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它也显示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同时考验着国家的养老能力。各级政府也正在建设更多的养老社区,健全社会养老体制,让更多的空巢老人能够融入到集体养老的大家庭中去,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无论国家出台什么样的政策,如何解决,作为子女的还是应该常回家看看,让空巢老人不再孤单,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