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晚,月光真暖。
小学毕业,即将踏上一段新的旅程,远赴至离家9小时车程的城市求学。
一路上,妈妈不厌其烦地嘱咐着那些我已倒背如流的话语,一遍又一遍,“要好好学习,要多吃饭,不要怕胖……”
我的心思已飘到学校,满是期待和憧憬,可以认识新的朋友,可以开启新奇的住校体验,可以远离妈妈的唠叨,可以任性地吃零食。
终于抵达目的地啦,虽然是在一个很偏僻的位置,但周围田园风光无限,散落着树木,田野,花草,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一定怡然自得。
到了寝室后,妈妈帮我收拾行李,铺床,然后报到,缴费,所有程序都办妥了。
真正的分离时刻来临,妈妈的话却不多了,嘴角缓慢蠕动,只挤出几个字:“那……我走了。”
顿时,好似有一座无形的山压着我,还挤走了周围的氧气,我喘不过气,也说不出话,只能机械地发出一个简单音节:“嗯”。
妈妈转身走了,似乎心里的什么也跟着走了,感觉空空的。
晚上在寝室里,大家都好似久在樊笼刚自由的小鸟,兴奋地说个不停,很多同学似乎互相很熟悉,原来她们小学就在这里度过的。准时到来的熄灯并没有减少大家的热情,反而多添一份神秘的气氛和诉说的推动力。
而我躺在床上沉默不言,思绪万千,一熄灯就流泪不止,周围的欢声笑语仿佛来自荧幕中的世界,看得见却碰不到,好似很近其实很远,只有黑暗,是属于我的。
想念儿时的玩伴,学校里的好朋友,想念爸爸做的红烧肉,妈妈炸的南瓜饼,或者,只是单纯的想念,想回到那个熟悉的世界。
过了一周,我也认识了不少新的朋友,最投缘的是一个清秀文静的女生,齐耳的短发,白净的肌肤,笑起来很甜,名字也很甜,与“甜蜜”同音。
她在大家面前也不怎么说话,她之前也不曾在这个学校读过,或许还有其他不知名的因素作用着我们的磁场,让我们彼此吸引走近,一起在草地上吃鲜拌面,一起绕着学校散步,一起去传达室找信,一起在天台眺望四方。
但是,也会觉得我们之间还隔着什么若有若无、无法穿透的东西。
心里的思乡之情亦是不减,随时准备渗透身心,无孔不入,甚至是上课时,看着黑板,也会没来由地流泪,我努力控制,却适得其反。
一次课间休息时,班主任王老师叫我过去,说注意到我的情况,想帮助我。
我试图描述自己的困扰,却连话都说不完整,只剩下哽咽。
老师还是明白了我的意思,安慰道:“我知道,刚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多少会有些不适应,但你已经长大了哦,要勇敢一点,积极得面对新的生活和挑战,好不好?”
我也很想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愉快得开始新的生活,我也知道我应该怎样做,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而这样的无力感让我更加沮丧,陷入恶性循环。
我很感谢老师的关心,但或许没有人能真正帮助我,只能靠自己,靠时间缓解吧。
一次晚自习后,我觉得很闷,便和甜蜜一起出去散步。
到了操场,一轮硕大的月陡然出现,那明晃晃的光甚是刺眼。
我的防线又一次被突破,思乡之情顺势燃起来,肆无忌惮地扫过五脏六腑,一涌而上,愈演愈烈,只觉得喉头一紧,鼻子一酸,眼圈就湿润了,眼前也变得模糊。
我低着头,试图隐藏自己的软弱。
一股暖意从手心传来,轻柔而坚定的话语飘进耳蜗:“如果你想家,记得有我,我会陪你一起哭,多久都行。”
手心的暖意瞬间蔓延到全身,心里荡起前所未有的感动。
或许我需要的不是告诉自己,你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而是不管怎么样,都有一个人义无反顾地陪着你一起,一起哭,一起笑,一起说,一起闹。
我抱着她,感觉到周围的温度在上升,一层坚硬的外壳在融化,所有的情绪都化作液体流出来,再一点点蒸发掉,最后注入了很多新的东西,慢慢填补心里的缝隙。
抬头,此时的月光也柔和了许多,好似在轻抚我的脸颊,又好似在温情地注视着我,告诉我她一直在。
我们哭累了,坐着,沉默着,就这样静静的不说话,却感觉异常的安心。
我依旧会想家,但不会再害怕这份情绪的到来。
离开操场时,依稀感觉到,月光笼罩着我们,也为我们照亮前行的方向。
ps:题目为“第一次被友情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