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  《精神分析诊断》第九章读书笔记  陶陶然——向阳

那些被诊断为孤独症的患者无法体会他人的思维感受和动机,但分裂者尽管离群索居,却不可思议地能揣摩出他人的主观体验。

分裂者的驱力、情感和气质

分裂者在气质上容易反应过度活跃,对刺激过度警觉。从经典驱力理论的角度来理解,分裂者似乎固着于口日期,具体而言他们一起努力避免被吞噬、被消亡。

分裂者其实很难体验到内部自我的冲突,而更多的觉得外部世界充满险恶和毁灭性。尽管分裂者有时会有暴力幻想,但并不会表现出很强的攻击性,亲朋好友甚至会认为他们无比温顺。

技能健全的分裂者在情感方面令人吃惊的缺乏防御,他们往往会天真的对许多事物表现出浓烈的真情,使亲朋好友不得要领或是感到恐惧。

分裂者会因缺乏基本安全而感到焦虑,当他们不堪重负时就隐藏自己,有时真的离群索居,有时象征性地退缩回幻想之中。

分裂者的防御和适应过程。

分别要人格所持有的防御是退缩到内心世界中,他们会运用投射内射理想化和贬低,也会具备其他多种防御。“成熟”防御之中,理智化是多样分裂症的最佳选择。一旦遇到压力,他们可表现为对外界刺激和内心情感的同时退缩,因此尽管对他人传递来的情感能有明显的察觉,但人显得迟钝平淡或不合时宜。

分裂者最具适应性和令人称道的能力,当数创造力。

分裂者的关系模式

分裂者最主要的关系冲突包括亲近——疏远、爱恋——恐惧。他们苛求亲密,但害怕被吞没;既想保持距离,又难耐寂寞,“进退维谷”是对他们困境的形容。

分离样人格与回避型依恋(不安全型依恋)存在许多重叠。忽视孩子需求的父母,可能会养育出自我满足、回避他人的孩子;父母过度亲密、期望过高或过度卷入也对孩人格形成造成影响。父母教养的内容也会对分裂者的冷漠和退缩产生影响。

大部分儿童的主要养育者是女性,且女孩最终形成女性认同,而男孩则不然,因此女性容易形成与过度依恋相关的障碍(如,抑郁、受虐、依赖型人格障碍),而男性多见与疏离相关的障碍(如,精神变态、施虐、分裂样状态)。

过度亲密和剥夺可能共同决定了分裂样人格:如果某人不仅孤寂且遭受剥夺,来自养育者的唯一关怀既缺乏共情又过度侵入,那么他极有可能在渴望与回避、亲密与疏远之间举棋不定。

分裂样自体

    分裂样人格的个体最为突出的是对社会期望的漠视。他们毫不在意自己对他人的看法,也:不在乎外界对自己的评价。这一点上与自恋者形成鲜明对比。分裂者的自体永远与他人保持距离。

分裂者的移情和反移情

治疗时段的间隔、治疗边界所产生的安全距离,似乎能够降低分裂者对亲密感的恐惧。

分裂样来访者在进入治疗时难免带有惯常关系模式的部分特点,比如敏感、率真以及害怕淹没等。分裂样来访者在治疗初期会出现欲言又止,内心空洞,不知所措和痛心疾首等状态。

治疗分裂样来访者时主要面对的移情—反移情挑战,既要进入他们的主观世界,又要避免唤起来访者对侵入的焦虑,由于分裂者很可能因为退缩而使用疏离和隐晦的交流方式,治疗师很容易产生对抗疏离的行为。

诊断的治疗意义

面对分裂样来访者,治疗师必须保持真诚和觉察。

在治疗初期,鉴于分裂样来访者会对侵入产生恐惧,因此治疗师应避免解释过多应尽可能地了解来访者对自身内心活动的理解,这一阶段就事论事的评论和轻松自然的反应更利于被来访者接受,若是迫不及待地推动他们进一步深入,则很可能触发他们的惶恐和对抗。进而增加了退缩的风险。

既要对分裂者予以肯定,又不令他们感到被吞噬或忽视,方法之一是利用艺术和文学中的意象来传递对他们问题的理解。

鉴别诊断

分裂样状态通常不难识别,他们漠视一切的态度,很容易给治疗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困难的部分是对来访者自我强度的评估,分裂现象严重程度评估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他们愿意与治疗师合作的态度。

评估个体分裂样状态的严重程度是十分重要的。在首次访谈时,应特别注意掌握精神病性患者的病程,询问他们是否出现幻觉和妄想,注意他们有无思维联想障碍,是否具有区分行为和想法的能力,遇到难以鉴别的情况时,心理测试有时可为诊断分裂性患者提供辅助依据,若发现来访者具有精神疾病的倾向,并可作为服用药物或住院治疗的指征。

分裂样VS强迫性人格

与分裂者独来独往的形象截然不同,强迫者通常善于交际,对尊重,赞许认同和声望高度关注,强迫者还注重自己的道德形象,会细细审视自己所处群体的道德风尚,而分裂者则仿佛天生随遇而安,不太在意寻常小事的对错,强迫症性人格的个体会否认或隔离自己的感受,但分裂者会在内心认同自己的感受,但对表达这种感受却讳莫如深。

治疗师应尽可能的自我觉察,培植耐心,保持真诚,并真实地展现自己的人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