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陕行之——晋博,不仅仅是温习

晋陕行最后半天,自由活动,有的想去自由市场,有的想在酒店休息,我和室友说好,去山西博物院。两个妈妈和初中生也去。对于中学生来说,到一个城市,参观该地的博物院是接受知识的好途径。

想了解一个地方,最快捷的方法就是去当地的博物馆,当进馆那一刻,浩瀚历史如同画卷一样徐徐展开。  既然来到了山西太原,既然已经游览了山西一周,晋博怎能错过?

起初想坐公交去,因为时间有余。拉着行李箱,头顶太阳,撑着阳伞,在高高低低的人行道上走向公交车车站,并不舒服。问了几个当地人,他们对省博物院居然不是很清楚。原本打算坐19路转车。站台上一个热心人告诉我们说,转个弯去乘514路,可以直达。于是我们又嘎吱嘎吱推着车前往另一个公交站点。然而,快到那站时,看着514车过去。不等了,打车去吧。之前拉车撑伞的1.2公里,就当作早晨的运动啦。

和滴滴师傅聊天,也是挺好的。这次,我们聊的是太原市树——槐树。槐树正是开花时,那顶着黄花花冠的槐树确实是晋地一景。此槐树不是我们江南的刺槐,司机师傅一说,才发现路旁边大多是槐树。

表里山河

先到的是山西地质博物馆。说到山西地质,第一印象是大同煤矿,山西煤老板。那么山西为什么多煤?走进这里可以一探究竟。而且绝非仅此。


一篇《地质赋》刻在一块大石头上,正对广场,地质博物馆的整体形态体现了“天圆地方”这一理念, 外披网格状“珠帘”,上部扁圆形展厅外形似“玉璧”横空。象征时间的“周而复始,如环无端”。“ 更有“珠联璧合”的美好寓意。


图片发自简书App

刷身份证进馆,寄存行李,关注微信公众号,让语音导航介绍,又跟着一个学生团队蹭讲解,

我们“穿越时空”,去看“远古物种”,探寻“大地宝藏”和“物华天宝”,山西的地质历史、生物演化、矿产资源和矿物岩石精华尽浓缩在此。“还有两个专题陈列,“测绘天地”和“衣被天下”。惊叹于古代指南车,车上那木人之手缘何指向南方……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这里,我们温习了芦芽山“万年冰冻”的成因,看到了怒吼咆哮的“壶口瀑布”的前世今生,以及丹霞地貌“波浪谷,桦树沟”是怎么形成的。现在看到这些景点,好像和刚分别的朋友相聚,自然亲切。


图片发自简书App

山西的地下不仅仅产煤,铁矿也多。因此有闻名遐迩的黄河铁牛,为了镇住黄河水灾,古人铸造1万多吨重的铁牛镇守黄河要隘,其中有头铁牛跌入黄河,后人在其下游打捞十余里路都不见踪影,又在其下面深挖几十米也不见,结果在黄河上游几里处找到。这是记载在哪里的故事,和纪晓岚写过的类似。

看到五台山地貌,又一次遗憾此次未成行。刚才滴滴师傅也在推荐,说这个时候去五台山,凉快,云雾其间犹如仙境。这次晋陕游唯一的缺憾就是没有去朝圣五台山,然而,换一个角度思考,或许,这是为了下一次秦晋之好埋下伏笔,哈哈。

方圆世界

10点45,山西省博物院。看到那么多台阶,我们俩望台阶兴叹,行李箱怎么办?

“有没有坡道可以拉行李箱?或者电梯在哪里?”问大门边的保安。保安说,有电梯,但是要走一段路。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帮你们拿上去吧。”他走过来拎起我们的行李箱蹭蹭上到平台。我赶紧拿出手机,留下这温暖的背影。同行的小辣椒说,他的年龄和我们儿子差不多吧。

刷身份证进馆,刷脸寄存行李箱, 不用拿着小票了,真的极方便。


博物院主馆造型如斗似鼎、四翼舒展,“斗”象征着丰收喜悦,“鼎”象征着安定吉祥。发朋友圈,儿子留言说,这个博物院中庭,是应县木塔形状,当初,他在这里逗留看了两日。

我们刚进大门,正遇上同行的漫步者、苦丁茶和两个孩子看好出去。他们已经要去太原高铁站等车了。我们只有一小时,只能走马观花了。

围绕着中庭,四个楼层,大概有“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等7个历史文化专题,还有“土木华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等5个艺术专题。

一一细看是不可能了,快速跑了一遍。有些专题就看个前言和封面,和主题词合个影就算到此一游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然而,从这里,又遇见了刚认识的老朋友。“晋国霸业”里,晋祠的来由,晋文公重耳的韬略,重耳流亡期间掬一把泥土的热血故事,秦晋之好带来的好处等。那段历史因为空间的切近而变得真实可感。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土木华章”中,平遥古城的城门,王家大院的结构,还有芦芽山栈道上的佛教殿宇——如我们经过的“毗卢殿佛道场”,这些悬空在山顶的建筑是怎么做到的?不过,我到现在还是不知道。

“明清晋商”里,又见“日升昌”“协同庆钱庄“,那些晋商的智慧和吃苦耐劳,才造就晋商的辉煌。

穿行其间, 感慨大河文明发源地的厚重,历经五千年沉淀的文化艺术瑰宝之丰富。山西,无愧于民族之魂, 山西博物院,简直是华夏民族古代文化的集大成,遗珍果灿若星辰。


图片发自简书App


博物馆,是一个让人知道自己的坐标的地方。

虽然,我来自江南,可大河文明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摇篮,已经深深烙印在我们的身上。

“来这里看看,可以净化灵魂。一个人在期间,只是这个。”电梯里,一个男人举起小指,拇指扣着小指指甲说。我不禁抬头看了他一眼,看不出多大年纪的中年男人,或许半百,或许还不到,或许已花甲,男人到这个岁数,实在看不透年龄。

“要慢慢逛,最好有舒适的体验,吸引更多人来看。”后面说的这句话,让我无端觉得,他最好是一个能够可以实现他所说的政府官员。 有这样的人生感悟,又有这样的设想的官员,是普通大众之福。

马未都曾断言:“如果有一天中国重新成为世界最强国,那么我们依靠的一定是文化,而不是其他。”

那么,博物馆,是我们文化生生不息的记录。

终于悟到,为什么到一个地方,最后要去当地博物馆走一趟,因为,那里藏着你遇见过的当地自然的非自然的文化,以及还没来得及遇见的历史、时间和空间。

“快下来!”“我在一楼寄存处等!”“来不及了!”离开车还有45分钟,赶紧打车,直奔太原南站。

再见,山河表里的山西!再见,传承大河文明的晋陕大地!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012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628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653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85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74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90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96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40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94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102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76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40评论 5 33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83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4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73评论 2 36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36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