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才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最好方法

至今我仍然认为思考才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最好方法。虽然我现已经转行,从事互联网金融,更多的是写财经观点之类的文章,很少写纯文学稿件,但是我仍然没有忘记思考,仍然坚持思考为王的写作方法。

文/盛京蜀客
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中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让我们看见更多的光明。我为什么需要文学?我想用它来改变我的生活,改变我的环境,改变我的精神世界。我五十几年的文学生活可以说明:我不曾玩弄人生,不曾装饰人生,也不曾美化人生。我是在作品中生活,在作品中战斗。
——巴金

十年磨一剑,霜刃需常试
往往我们做一件事的动机非常单纯,非常可笑,有时候可能还点不可理喻。但这些在我们眼中不算理由的理由让我们开始走上一条不偏不离,不抛不弃的文学之路。
弱冠之年,回首往事,历历在目。每一件令人心动的往事都可以串成一条完整的珠链。当我在回忆之海寻找文学的珠时,却发现串不成一条完整的珠链,打不上那一个回归的结。因为这一条珠链还不够长,还没有串满,也还没到回归的时候。只有等到生命行之终结的时候,才能扣上那一个回归的结,奉上一条完整的链。
十年磨剑,一试霜刃,虽不锋芒,亦必发光。写作犹如磨剑,没有几年的功力与积累是写不出一篇称之为文学的好文章。每当我翻开以前的文章,总是稍有遗憾的叹息,没有一篇令自己满意的作品。即使还没有达到“一朝成名天下知”的程度,我还是愿意回顾一下“十年寒窗无人问”的漫漫写作路。因为和所有爱好写作的人一样,这一路走来实属不易。在无数十字路口面前,我们都没有选择向左向右,而是一路直行。
走上这条路的动机很单纯,是源于老师的认可和赞扬。记得那是初一的一个早上,语文老师让我去参加学校里的作文比赛。当我看到题目时,完全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只想着写够字数就行。对于结果更加没有任何的期待。但是在几周后,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宣布我获得了比赛的三等奖,我也获得了老师和同学的掌声。于是这种满足,这种认可和赞扬就成了我走上文学之路的开始。
和所有的学生一样,语文老师都会要求大家准备一个笔记本,用来摘抄优美的句子。我的笔记本上比任何人都记得多,因为我经常去学校的小图书室借各种书来看。初中到大学,一直保持着这一习惯。
在摘抄的同时,渐渐的发觉了文字的魅力,也开始经常写一些日记之类的小文章。在高考结束后的夏天,写了第一篇也是唯一一篇的自传型中篇小说。手稿大约有五六万字,但是我只整理出来了两万字不到,其余的手稿至今仍保存着。
到了高中,因为笔记摘抄得多,字也写得不难看,经常得到老师赞扬。平时的作文练习也经常被老师拿来作为范文点评。即使在忙碌的高三,也坚持每天写日记和随笔。在这段时间写下了最多的文字,即使如今看来写得不是太好。
相信大多数的人不愿意背诵课文。而我却喜欢背诵,特别是诗歌和文言文。背诵虽然是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也不需要多高的智商,但是重点是在背诵后能够灵活的拿来为己所用。
到了大学,有更多的课余时间,也有更好的资源。经常去图书馆看各种的文学书籍,记下了大量的笔记。由于第一次远离家乡,自然无数骚客文人笔下的“思乡”题材变成了自己写得最多的话题。由于这段时间的频繁动笔,我对于写作和文学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写作的水平也有了质的进步。
基本上大部分的体裁我都写过。高中经常写现代诗歌,上了大学常写古代诗歌和散文,偶尔写写古文骈赋。之后便开始写藏头诗,目前写得最长最好的藏头诗有三百余字,是在今年春节时完成的。
正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的那样:“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古体诗歌,特别是格律诗在如今时代也应该顺应潮流,符合现代语文的特点以及大众的审美情趣。对于那些艰涩难懂的平仄音律可以有所抛弃,莫将死句入诗中,因为现在的诗词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唱的功能。“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现代人写古体诗不必与古人一样,要有所变通,取其精髓去其糟粕。“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在诗歌内容上却要下一番大的功夫,所写之情,所写之境也应该更多的符合现代社会的特点和现状。
在写作现代散文的时候也可适当借鉴古文言简意赅的特点。虽然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在语法和句式上有许多的不同之处,但是仍有借鉴之处。尽量用较少的文字,较为简单的文字写出最为真实优美的文章。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文章三境界
王国维先生在《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治学三境界,亦是为人三境界,更是作文三境界。要想写好文章,想从“十年寒窗无人问”到“一朝成名天下知”,就必须经过这三大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首先,写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有所收获有所成就的,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必须要明确写作的目标与方向。写作之路漫漫修远,务必上下求索。其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要如蜂采蜜,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不倦。只有这样才能磨砺出宝剑的锋芒,苦寒之中方能飘出梅花的芳香。最终所有的写作都要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回归人性,回到在于明明德,在止于至善。文章方能达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无境界。正如老舍先生所说:“我说过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是文学和人的一致,就是说要言行一致,作家在生活中做的和在作品中写的要一致,要表现自己的人格,不要隐瞒自己的内心。”

文章三标准:真、善、美
那么什么样的文章才算好的文章呢?我认为好的文章无非是“真、善、美”。既有神的“真善美”,也有形的“真善美”,做到形神兼备,表里如一便是好文章。
文章第一要真。叔本华说:“唯有发自心灵深处的作品才能获得桂冠。”便是神真,即是文章必须倾注的是作者的真情实感,而不是虚情假意,恭维唱和。只有这样的文章才能打动自己,才能打动作者。丁玲说:“我写作的时候,从来不考虑形式的框子,也不想拿什么主义来绳规自己,我只是任思绪的奔放而信笔之所之。我只要求保持我最初的原有的心灵上的触动,和不歪曲生活中我所爱恋与欣赏的人物就行了。”这便是形真。写作的时候不用在意自己写得是什么文体,是什么风格,也不用思考自己的文章该写多长,意尽则笔收,笔收是文止。
文章第二要善。主要强调的是神善,也就是说好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要积极向上,引人向善。写作是对人性的表现,是对世界的思考,不能去攻击和中伤他人,不能将读者引上邪恶的深渊。写作是为了使那些绝望的人重新充满希望,让那些因失败受挫的人重鼓斗争的勇气,使受凌辱的人重获自由与尊严。人之初,性本善,文之好,也应善。
文章第三要美。主要就是形美。虽然最好的文学是无技巧,最好的文章是无形式。但是这种无技巧和无形式是在“有技巧有形式”炉火纯青的基础之上而达到的境界。而这种无也并不是“无”,如果这样我们需要文学来做什么。所以这种“无”强调的是顺其自然,天然雕饰。行文时应当根据内容的需要顺其自然的选择需要使用的写作技巧,不要流于形式,而忽略了内容。最后真正的好文章也是要用最简单的语言写出最真实最感人的效果,于平淡中见真情,化腐朽为神奇。

文章四法宝:读、思、写、问
我们知道什么是好的文章,但是如何写出好的呢?我们该去如何写作呢?我认为写作无非四大法宝:广读、多思、勤写、善问。
写好文章的第一步是广读。“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只有阅读大量的文章才能厚积薄发写出文章。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而阅读也有三个境界:初能望文生义,死记硬背,可小成。进能变通运用,巧舌如簧,有一得。终能深入浅出,知行合一,方大就。在读的时候更要做好笔记,记下那些经典优秀的文章和句子,并且牢记于心,为我所用。

写好文章的第二步是多思。写作需要经常思考,写作也是进行思考的最佳方式。所以写作与思考是相辅相成,互为影响的。在阅读的时候,要经常思考他们的文章为什么写得好,好在哪里,如果是我会怎么写之类的问题。

写好文章的第三步是勤写。阅读了他人优秀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接下来就是自己亲自动笔进行写作。写作之初可以模仿名人大家的文章,先学会别人的文章最后将之变成为自己的文章,形成自己的一套风格。写作是源于生活,源于现实的。所以平时要经常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经常思考,有了想法就要马上动笔。即使不能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也要记下思考的要点以及获得的灵感,而后再慢慢写。
写文章要兼容并蓄,相互借鉴各种文体,取长补短。不能写散文就学习散文,写诗歌就学习诗歌。有时候写散文的时候我们也会写到诗歌,有时候写现代诗的时候也会借鉴古体诗,写现代文也可以借鉴古文。
写好一篇文章后还要经过反复修改。至于那种文不加点,一气呵成的文章毕竟是少数,不是你我现在所能为之的。就连四大名著《红楼梦》也是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完成的鸿篇巨制。所以文章不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文章写过一遍,尽管不象样子,也会带来不少好处。不断地写作才会逐渐摸到文艺创作的底。字纸篓子是我的密友,常往它里面仍弃废稿,一定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写好文章的第四步是善问。“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要想写出好的文章也要经常不耻下问,经常与他人交流讨论,相互学习。闭门造车等于是只见树木不见林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有也有自己的短处。很多时候自己的短处是很难自己本人发现的,所以通过他人的指点才能知晓自己的短处才能有所改进。而且很多写作的灵感和方法都会在交流中产生。
最后写出好文章还需要一个好的心态。千万不要因为一点小小的成就就骄傲自满。写作无止尽,须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山外青山楼外楼,相互攀比几时休。虚心请教常深思,定有收获胜一筹。作为一个真正写作的人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了孤独,沉得住气。不要轻浮,更不要有任何的功利想法,要为文学而文学,为写作而写作。

因文结缘当珍惜,莫到缘去空叹息
在这个快餐文化大行其道,实用主义风行的社会,有多少人能够静下心来,手掬一本好书,沏一盏好茶,细细的品,慢慢的赏。有多少人还能够静下心来通过阅读去结识举世皆浊唯我独清,高歌离骚的汨罗忠魂;认识迷恋“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的温飞卿,了解自称酒中仙,君唤不上船的谪仙人。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有多少人能够打开书本,只是随时随地的听着音乐,美滋美味的欣赏图片。庆幸的是还有那么一些人愿意拾起书本,抖去那满布的灰尘,心平气静的阅读。
因为文字的缘分,因为文学的信仰,因为阅读的喜好,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们能够相聚在沈工大这片热土上,能够结识于翔源文学社。所以我们的相遇一定是上天的安排,一定是文学的注定。不知道我们前世在佛前几百次的祈祷才能换来今生的相遇。既然相遇就应相知,既然校报和翔源文学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文学环境,我们就应该活在当下。

千古风流文章事,鸿篇巨制非一时。要问红楼怎问世,曹公批改数十次。
多读勤写且善思,不以下问而为耻。天下奇文共欣赏,相与释义互剖析。
行笔如水句自然,死句入文其貌难。倾注真情于笔端,增删修整与人看。
文章妙手似天成,学海泛舟勤笔耕。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五湖四海人各异,相聚一堂实不易。因文结缘当珍惜,莫到缘尽空叹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658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482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213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95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8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23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25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00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53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48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23评论 1 34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05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41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1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94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8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