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重发,之前这文被锁了
1.市场是有效的吗?(市场的价格能正确表征它的价值吗?)
1)如果你认为有效
首先在有效市场假说里,一直伴随着一个如蛆附骨的东西——anomalies,也就是市场错估。如果这个市场是有效的(分弱式半强式和强式)那么所有anomalies都应该不存在。但是我们根据各种手段来发现了这些anomalies,然后把这些钱“偷”光,那么市场就变得又有效起来。然而这个市场总是存在着大量的错估,anomalies是挖掘不光的,这些也就成了alpha挖掘者们的动力。
市场有效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是尤金·法马提出来的理论,如果你认为市场是有效的,那么就意味着你接受现代金融学的概念。现代金融学概念是是建立在Miller和Modigliani套利定价模型、Markowitz证券有效组合、Sharp、Lintner和Blace的资本资产价格理论,以及Black、Schdes和Merton的期权定价理论基础上的一门以数量经济为基础的科学。金融学的核心,在于定价二字。在金融学学术界,学者们关心的并不是如何赚钱,他们关心的,是金融资产是否被正确定价。
现代金融学中最重要的七个理论:
- 一、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
- 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The 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 三、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
- 四、价值可加性和价值守恒原理(value Additivity and the Law of Conservation of value)
- 五、资本结构理论(Capital Structure Theory)
- 六、期权理论(Option Theory)
- 七、代理理论(Agency Theory)
【大师们】
- 哈利·马克思·马可维兹英语:Harry Max Markowitz)
- 威廉·F·夏普William Forsyth Sharpe
- 默顿·米勒(Merton Howard Miller)
(注:大师的选取原则和方法是,用谷歌学术搜索相关领域,H指数相对较高的,最好还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另外一定要注意顺序,一定是先找到大师,再去找书或者直接看核心论文。)
2)如果你认为无效
法马带我们走向规律,席勒却和我们说 “不, 回到不确定去!”
席勒(Shiller,1981)发现了一个和信息不匹配的过度的股价波动。根据EMH(有效市场假说),股价随信息调整,然而过度的波动却没伴随等量信息;同时EMH可以导出股利波动大于股价波动,然而现实却观察到大的股价波动。席勒据此拒接接受有效市场假说。因此在席勒的基础上兴起了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派,也有了心理学家卡尼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罗伯特·詹姆斯·席勒(英语:Robert James Shiller,1946年3月29日-),生于美国底特律,美国经济学家,学者,畅销书作家。专长在于行为金融学、财务经济学(Financial economics)。他被视为是新兴凯恩斯学派成员之一,曾获1996年经济学萨缪森奖(Paul A. Samuelson Award),2009年德意志银行奖(Deutsche Bank Prize)。他是全世界影响力前100的经济学家[4]。曾被提名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5],因为对资产价格实证分析方面的贡献,与尤金·法马、拉尔斯·彼得·汉森共同获得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6]。
- 罗伯特·席勒
- 阿维纳什﹒迪克西特
- 丹尼尔·卡尼曼
- 《信号与噪声》
但是具体从理论到指导应用上,行为金融学并不像传统金融学那样有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很多时候都只是停留在某些实验,而且跟传统金融学一样,都停留在用模型去解释人的行为,在这一点上并没有突破传统金融学。
法马和席勒的争论具体可以看知乎这个帖子——《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等不现实的理论在金融学术界为什么会如此流行?》。看到这里对EMH的争论已经让人头昏脑涨了,本来基于市场有效的假说下,我可以利用一堆定价公式算出来未来的价格,但又有大师出来反对了EMH,于是你改信奉了行为经济学,但是很遗憾行为金融学不能告诉你怎么炒股。于是勤奋的天才们天天质疑人生,行为瘫痪,我们懒惰的普通人成为一个的噪声交易者,就像A股的众多小散一样,凭着直觉、市场消息、技术分析(只看K线图)买卖股票。
2.人们怎么从市场上赚钱?
针对于股权市场,如果让价值投资者在回答怎么从市场上赚钱的问题,就是找到一个好公司,好公司分为被低估的价值型公司,和高潜力的成长型公司,找到好公司之后,再选择一个安全边际足够高的价格进入,然后持有。
1)定性的方法
如何判断一家公司是否好,学术界没有明晰的理论,但是如何让一家公司变得更好,这块儿是公司金融和商学院的专家们的天下。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公司治理 的方法, 来倒推公司有没有再往正路上走。
金融家们
- 《公司理财**》 **斯蒂芬·阿兰·罗斯
《公司理财(原书第8版)》分8篇,共计31章,涵盖了公司财务管理的所有问题,包括:资产定价、投资决策、融资工具和筹资决策、资本结构和股利分配政策、长期财务规划和短期财务管理、收购兼并、跨国公司财务和财务困境等。《公司理财(原书第8版)》篇章结构十分精巧,逻辑严密、内容新颖、资料翔实,易教易学。既适合作为大学商学院MBA、财务管理和金融管理本科生、研究生的教科书,也适合作为财务和投资专业人士、大学相关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必读名著或参考书。
- 《公司金融理论(上下册)》 让·梯若尔(诺奖)
《公司金融理论》(上下册)是公司金融理论史无前例的统一江湖之作,梯若尔成功地将现代公司金融理论融合为一个整体,以公司金融和契约理论的联系统一全书,运用娴熟的分析和陈述技巧,在不对称信息框架下重新改写了公司财务理论,运用对策论、激励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的方法,重点讨论了公司治理结构、控制权分配、流动性管理、监管与收购等问题,给公司财务理论界定了更广阔的研究 范围和新的研究重点与方向。这本经典的公司金融理论著作在其领域所奠定的里程碑式的意义毋庸置疑。
商学院人士们
《价值:公司金融的四大基石》作者均是麦肯锡分公司的资深董事,他们为读者介绍了四种非常简单、但常常被忽视的公司金融原则(四大基石)——价值核心原则、价值守恒原则、期望值跑步机原则、最佳所有者原则,并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阐述这些原则的具体应用情况。这四大基石不仅可以防止高管做出破坏价值创造的战略、财务和经营决策,而且可以鼓励高管、董事会和投资者制定有胆识的可以创造持久公司价值的决策。《价值:公司金融的四大基石》可以成为改善高管规划战略、制定决策以及建立下一批领导班子的催化剂和具体指导原则。
《价值评估公司价值的衡量与管理》(第4版) 被世界范围的财务专家誉为同类图书中最好的专著。对于公司价值的衡量、管理和最大化,本书提供了诸多真知灼见,为管理界和投资界专业人士和学者提供了高级指导。与第3版相比,在第4版中:继续扩大金融理论在现实经营问题中的实际应用;反映了过去10年的重大经济事件,金融学术研究的新进展和作者自身的经历;大多数案例和实证分析都进行了更新,并反映了会计规则的变化;大量使用了美国以外的例子和数据,包括讨论美国和国际的会计标准,并把新兴市场专列为一章;新增了5章内容,包括对投入资本收益率和增长的思考(第6章)、使用倍数估值(第12章)、绩效衡量(第13章)和资本结构(第17章)。
如今,金融专业人士依然面临着这样的挑战,对于新兴市场公司、金融服务类公司等来说,如何对其股权及证券进行准确估值呢?作者在第1版的基础上对本书进行了彻底的更新,把范围拓展到所有难以估值的公司,包括技术型、人力资本型、大宗商品型和周期性公司,涵盖了公司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落期。本书为公司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各种类型的公司,均提供了具体的评估指引。
3.市场上谁在赚钱?
法玛提出的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Fama, 1970)包含两部分含义:其一,有效市场里面资产价格能反映全部信息,根据能反映的信息的层次决定有效的程度,弱式有效市场资产价格反映历史信息;半强式有效市场反应公开市场信息,强式有效市场价格包含内部信息在内的所有信息。即市场价格是正确的,英文称之为“price is right”。EMH的第二层含义:也就是天上没有掉下的馅饼,人们,包括专家在内,几乎不可能战胜市场(胜者凤毛麟角),即no free lunch。这一假设和martingale(鞅过程)原则相自洽:即游戏是公平的。但是很多著名的经济学家和金融学家也并不能在证券市场上很好的收益,就连罗伯特席勒也承认自己的投资很难跑赢大盘。那么,如果一个没有赚钱效应的市场,是很难继续存在下去的,究竟市场上谁在赚钱呢?
因此选出证券市场哪些实操界赚了大钱的领袖们,看看他们的说法
1) 本杰明·格雷厄姆——价值投资者鼻祖
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1894~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和投资思想家,投资大师, “现代证券分析之父”, 价值投资理论奠基人。格雷厄姆生于伦敦,成长于纽约,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著有《证券分析》(1934年)和《聪明的投资者》(1949年),这两本书被公认为“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投资圣经”,至今仍极为畅销。格雷厄姆不仅是沃伦•巴菲特就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院的研究生导师,而且被巴菲特膜拜为其一生的“精神导师”,“血管里流淌的血液80%来自于格雷厄姆”。格雷厄姆在投资界的地位,相当于物理学界的爱因斯坦,生物学界的达尔文。
2) 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是美国、乃至全球首屈一指的投资专家,他对共同基金的贡献,就像乔丹对篮球的贡献,其共同之处在于把投资变成了一种艺术,把投资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在他掌管麦哲伦基金期间所创下的投资报酬率在股市的历史里,几乎无人能出其右。该基金也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基金。
3)巴菲特
巴菲特没有系统的投资著作,这本书是他写的伯克希尔每年致股东信的汇编,根据各个问题作了整理,体现了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是我们了解巴菲特思想的一扇窗口。但翻译的很差,而且缺乏最新的资料,希望能重新汇编翻译。
4.市场上都有哪些投资者
市场有动态投资(active investing)和静态投资(passive investing)两种。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炒股的散户,都属于动态投资这个范畴之内,他们通常有但不限于下列特征:
- 购买动态投资基金(Actively Managed Funds);
- 挑选个股,挑选买卖股票的时间;
- 追逐最流行的投资热点(比如金砖四国,一带一路等等);
- 基于最近几年的业绩去挑选基金经理;
- 在选择投资时忽略风险;
- 在进行投资时忽略长期的历史数据和规律。
几乎绝大部分的券商,银行,基金公司等都是动态投资策略的鼓吹者。其主要原因是他们可以从中赚到更多的钱(佣金/管理费/分成等等)
后记:如何跨过学习投资这座大山
之前有过很多次学习投资的想法,但是无奈金融和投资领域太庞杂了,连金融专业研究生甚至在毕业后都需要花费巨大的力气来适应这个体系,对于没有进入这个金融体系进行过实务操作的外行人来说,就更像盲人摸象了。之前在网上也看过很多投资大佬、大V的语录、书单们,但是经过我的几次实践,感觉对整个投资领域的系统学习还是收效甚微。那么如何让一个外行快速一个理清某一个领域的知识体系呢,直到看到下面一篇文章,就准备用文章里的方法针对“投资”这个主题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如何掌握一个新领域的知识体系:以谈判为例》在这篇文章中提到,借用互联网工具我们可以掌握任意一个新的领域一手知识
这样的自学工作并没有依赖外部社会评价,而完全是自己【自主搜索】,并且意外发现很多只有自己总结出来的【一手资讯】。这样,你的学习模式的聚焦点,从外部的社会评价,与别人比较,慢慢开始转变到自我比较上了。随着类似反刍过程进行,我们会总结出越来越多【模式】,技能难以迁移,【模式】却可不断复用,这也是互联网时代真正的【学习】方式。你可以整理成 原理+模式+具体应用的形式。
水平自检
由于我学的是商科,大学时候学过《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原理》、《会计原理》、《财务管理》,这些入门级别课程。不过本科教育大家都懂的,考完基本就忘光了,现在就对一些基本概念还有点模糊的印象。另外就是看了不少金融领域的流行畅销书,泡过几年经济论坛/社区,看过一段时间类似华尔街见闻这样的财经媒体,炒过一段时间股票,学过一段时间股票技术分析(只看K线图,不看基本面)理论,知道几个投资大佬的名字。在进入学习之前最好先做下水平自检,如果和我的水平不是一个level上的,可以通过类似的方法论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工具们
- 谷歌学术搜索
- Web of science
- 豆瓣
- 维基百科
- 知乎
- 雪球
changelog
- 161028 云月完成初稿
- 161027 云月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