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大学之后,朋友圈的广告好像突然就多了起来。什么刷单、网拍、快递信息录入,把朋友圈搞得乌烟瘴气。
且不说这些兼职信息是真是假,单是看到就整个人都不好了。朋友圈好像没了人情味,变成了广告的天地。
每当看到昔日的高中同学在朋友圈发网络兼职信息时,我就在想:他们太天真了。
其实在刚上大学不久,我也有过找一份网络兼职的想法。但是在亲眼看到身边的同学被骗四千多之后,我对那些弱智的网络兼职就不抱有希望了。
那些所谓的“刷刷手机就能赚钱”,“一天三四百”,不过是博人眼球罢了。如果人人刷刷手机日收入三四百,那大家都去刷手机好了,谁还去工地出苦力?谁还去做清洁工?谁还每天为生计奔波劳累?
作为一名大学生,法律意识应当是非常强的。可是正是我们这些法律意识较强的大学生,往往最容易上当受骗。
涉世未深,缺少防备心
其实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社会是个新奇而又神秘的地方。他们太天真,总是不愿意相信社会是险恶的。在他们看来,社会总是好人多,就算有居心叵测的人至少也不会被自己遇到。
在看到这样那样的兼职信息时,他们不去辨别真假,往往选择信任。那些骗子正是利用他们的信任,装成救苦救难、教你暴富的救世主,一步一步把他们拉下水。
现在,关系亲近的同学都可能为了钱骗你,你还能轻易地相信陌生人吗?
同时,大部分大学生内心深处都是仁慈的,就算最后被骗了,也觉得是自己没有能力或者是自己要相信骗子的。
他们也会为了所谓的面子,不好意思和辅导员说明情况,获取帮助。
最后,一桩“大学生网络兼职被骗案”就这样落下帷幕。骗子依旧横行,大学生依旧天真,形成了一个死循环,永无休止。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大学生们千万不要滥用善良,让骗子有可乘之机。
不想努力,又急于经济独立
就拿我来说,在高考结束的那个暑假,我记得我在日记本上写了这样一句话:到了大学要好好找一份兼职,养活自己,争取不问父母要钱。就是这种心理促使我在大学时想找兼职赚钱。
其实,大学生有这种心思很正常,说明他们渴望经济独立,想给家长减轻负担。但是他们却操之过急了。
对于大学生来说,兼职有两种。一种是线上兼职,比如各种网络兼职;另一种是线下兼职,比如做家教,发传单,摆小摊儿。
而两者对比而言,线下兼职花费时间长,报酬也低于线上兼职。谁不想出最少的力气,用最少的时间挣最多的钱?
这样一比较,线上兼职的吸引力远大于线下兼职,那大学生会选择哪种赚钱方式就简单明了了。
众所周知,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你没有相对应的付出,就不可能得到与之相匹配的回报。还是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从一毛钱开始赚起,不要再做一上来就能暴富的美梦了。
面对诱惑,就是想尝试
我们经常拿这样一句话去“教导”别人:不试试怎么知道会不会成功。这句话的确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网络兼职上并不适用。
我们身边的很多同学,即使从别人那里得知这个兼职是不靠谱的,但是每次看到兼职信息后面可观的收入,就忍不住又想试试。
“或许只是告诉我这种兼职信息是假的的那个朋友恰好遇到了骗子吧。别人的经验不一定都是对的,还是得自己去尝试一下,就算被骗,也当是积累经验了。”
然后就开始联系兼职信息发布者,交钱,入职,最后骗子联系不上了,钱打水漂。下次看到另一种兼职信息时,上面的话又在耳边回荡。很快好了伤疤忘了疼,接着交钱,入职,被骗。
在一次实践作业中,我随机在问了十名我过去的高中同学,问他们有没有兼职被骗的经历,结果是全军覆没。这十名同学都被网络兼职信息骗过,有的被骗几块钱,有的则是几千块。
问他们为什么会上当,大部分同学的回答就是“想挣钱啊,总觉得不试试怎么知道真假。就这样交了智商税”。
刷单违法,网拍性质与其类似,打字员是幌子,快递信息录入是假的……但愿每位大学生在看到这种字眼时,脑海第一时间涌现的是“不靠谱”三个字,而不是千方百计地说服自己去尝试。
写在最后:找兼职还是要擦亮双眼,不要被骗子罗列的报酬诱惑了。脚踏实地,付出多少收获就有多少。与其做梦,不如踏踏实实地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