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对我来说一直是个难题,我似乎对时间没有太多的感觉,约好的时间会迟到,承诺的交付会拖延,每天孩子们睡觉也总会后延。每次都会为此烦恼,但下次又是重蹈覆辙,自责内疚是常事,但无济于事。
17年底,参加了李文瑶老师《从时间管理认识你自己》的微课,开始学习时间管理,了解到时间的分配是价值观的体现。从价值观的角度,我最看重什么呢?反复思考后,我写下了三项:健康,家人,自我成长。但我明明把健康放在首位,为什么却很难坚持锻炼身体呢?为什么我看重家人,却会为辅导功课和孩子再三起冲突呢?唯一能做到的是自我成长,一直在读书、听微课、上工作坊。
微课上,文瑶老师推荐一本书,介绍柳比歇夫的《奇特的一生》。书很薄,在微信读书上花了1小时49分就读完了,然后开始在印象笔记里记录我的时间使用情况。一晃2年5个月过去了,我记录了整整29个月的时间,但似乎帮助并不是很大。
今年4月参加圈外的数据分析营,意外的收获是在小组活动里,组长Tracy给我分享了她的个人目标管理心得。
目标管理的4个步骤,一是设定目标,列出个人目标并分类,如生活类/学习类/工作类等,对目标进行优先级排序;二是拆解目标,重要的是量化目标产出;三是执行目标;四是回顾和总结,每周半天,每月一天,及时调整和修正目标,不断迭代和更新。整个过程里,最重要的是时间记录。
对比组长的分享,我发现我的目标管理有了前三步,有很多原始的时间记录,却缺少了第四步,没有回顾和调整。在知乎上看到ihour这个app可以记录每天的时间分配,而且还能绘图,非常直观。于是,从5月25号起开始用ihour记录,每天回顾,不断调整,记录10天后,统计的图表是这样的:
回顾这10天的记录:
1.占比最大的是睡眠和工作,平均每天睡眠8小时,工作日每天工作6.5小时,合理
2.还可以减少的是社交购物,8%,平均每天2小时,这其中包括淘宝,上网看帖等,有些超出预期。可以增加一项上网看帖,社交购物是必须做的,上网看帖是可以选择的,单列出来提醒自己
3.刚开始家务杂事时间花费很少,才意识到家里乱是因为我并没有花时间在家务整理上,适度增加些
4.需要平衡的是小乖和小胖的辅导时间,和小乖多讨论学习方法,和小胖多培养学习习惯
5.继续坚持每天站桩半小时以上,午饭后和临睡前
6.6月3号起,时间使用和站桩记录从手机印象笔记改为用笔记本手写,每天晚上录入一次,这样避免频繁拿起手机,减少手机使用时间,做减法。
5月底在圈外听了葛仲然老师的《时间管理》课,提到他已经用柳比歇夫的方法记录了7年,期待4年半后回顾我自己的7年时间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