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先看两则新闻。
1、据报道,吴绮莉日前涉嫌刑事恐吓被捕,在本月23日下午其17岁女儿吴卓林报案,称被人恐吓,案件由湾仔警区重案组跟进。据消息透露,吴绮莉疑叫不适的卓林吃药,但卓林坚决拒绝服药,两人发生言语争执,期间吴绮莉发晦气愤然说:“不吃药不如去死了。”24日下午,被扣查一个通宵的吴绮莉终于返家休息,到了晚上8点许,她走出寓所取外卖,隔着铁闸看到她眼肿肿,双眼泛红,面容憔悴。
2、近日,江西上饶一名15岁少年和父亲因琐事起口角,被父亲用刀捅伤致死。据悉,这起悲剧的起因是父亲郭某多次催促儿子下楼吃饭,儿子没有听从,于是两人发生了冲突。父子俩在吵架过程中,父亲一时激动,拿起了桌上的刀捅向了儿子,过程中孩子的母亲也因极力劝阻被划伤手部。随后,儿子立即被送往医院抢救,但因伤重医治无效而死亡。目前,郭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一言不合就叫对方去死,一气之下就动刀子。
这就是时下的一些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
1
上周刚好看完了心理学专家武某的书,虽然里面的一部分观点我不敢苟同,但大体来讲还是受益匪浅的。
书中提到,说天朝国民的心理年龄仍停留在婴儿阶段。
何谓婴儿?窝在母亲怀里嗷嗷待乳,想要的一切马上出现,不想要的东西立马消失——在婴儿眼中,TA是全知全能的神,宇宙围着我转,都得听我的。
尚在襁褓的婴儿自然可以心想事成,因为有母亲。
然而,成人也是像没长大的婴儿。
我们活在全知全能的自恋中,不能忍受当然也不愿意接受外界不同的行为和声音。因为我们视这种掌控感为生命,一旦失去就浑身难受,甚至寻死觅活。
互相捆绑,集体主义,家族归属,长辈训诫,缺乏边界……
面对这种压抑到令人窒息的关系,你想反抗吗?
好,你就要付出代价:你会被嘲讽,被排挤,被道德绑架,一定要你和他们一样,他们才善罢甘休。
总之,你不能特立独行,不能有独立意志,否则就要被恼,被责,被鞭挞。
于是,撕裂发生,闹剧频现,如逼学,如逼婚,如逼生,再倒霉一点,则激发了不少本来不应该出现的惨剧。
2
回到文首的新闻,本来是微不足道的事,因为孩子挑战了父母的权威,而造成了一出闹剧和惨剧——
孩子的不听从,触痛了大人的全能自恋。心智不成熟的大人感觉自己的世界面临失控——他们把全身心都扑在了孩子身上,孩子的不顺从令他们掌控感顿失,六神无主,又感觉没面子,于是火冒三丈:
或诅咒谩骂:你不听我的,你就对不起我。且一定是打着“我是为你好”的旗号;
或一时失去理智,盛怒之下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待惨剧酿成又哭爹喊娘,说我是一时冲动,孩子我对不起你。
冲动自然是有的,这样的悲剧当事人也不会料到。但到这时候痛哭流涕又有什么用?
如果不了解其中的根本原因,这样的悲剧还会发生。
3
从表面上看,这是父母不会好好说话,不懂得沟通的艺术,其实内里是源于父母对孩子这个独立个体缺乏认可与尊重,所以缺乏人与人之间最起码的边界感——而这种边界感在家庭成员之间也需要。
有的父母会说了:孩子是我生的,我是老娘,我是老子,就得听我的。
说得或许更感天动地,我们生死相依。好吧,妈宝男诞生了!
实际上,这样的认知模式,会造成两个后果:
1)孩子心不甘情不愿地对父母言听计从,没有独立思想,从此沦为“僵尸”。
然而,他们心智成熟缓慢,被父母孵化成另一个巨婴,然后有可能把这种教育模式直接复制粘贴到下一代,问题延续;
2)孩子激烈反抗,揭竿而起,成功冲出樊笼。
然而,从此与父母关系疏离。再激烈一点的则离家出走,断绝关系,也戴着父母扣上的不忠不孝,离经叛道的帽子过一辈子。而父母,也在自责与怨怼中度过一生;
两个结果,都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4
所以,好好说话,积极沟通固然需要,但其前提也是最关键的解决办法,是家长要成长。
当家长的要明白——
所有人都是不同的,孩子不是你生命的一部分,TA有自己的人生,TA是独立的——TA是你生的不错,但那是你“自找”的,你并没有经过TA的同意就把TA生下来,所以,TA不欠你的。
生TA养TA是你自愿的,也是你的义务。在养育TA的过程中,你享受到了快乐,那已经是给你最大的回报——如果真的要计算回报的话。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子/母子并不是连体婴。
放手吧,让孩子独自面对问题,自主选择,即使他的选择是错误的,他也学会了承担,也才能长大。就像这两则新闻里,15岁的小伙子下楼吃饭迟了甚至是不吃那又如何?饿了自然会找吃的;17岁的姑娘不过是暂时不想吃药或忘记了吃药,不到性命攸关的地步又何必苦苦相逼,假如是小病小痛,她受不了自然会找药吃。
以前看过一个案例就是如此。
有一个小孩忘性大,天天忘这忘那的,妈妈唠叨了几百次都是如此。后来妈妈听从一个心理医生的建议,不再管他,更不再责骂他。有一天她看着孩子出门,把钥匙落在茶几上,她也不动声色。结果孩子放学回来没门进,在门口等妈妈下班等了一个小时。从此以后,孩子马大哈的毛病慢慢就改掉了,因为他知道自己犯错是要付出代价的。
没有教训,如何学习?没有经历,哪来成长呢?
5
总之,父母不可能照顾孩子一辈子,更不是孩子的主宰。
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父母的思想代替不了孩子的思想,孩子的行为也不可能全盘按照父母规定的来。
否则孩子就不是人,而是父母的一件物品了。
亲情不是麻绳,关心也不是捆绑,解开它,父母才能得到自由,放开他们,其实也是放开了自己。
清楚这样的边界,一些不必要的怒火就能消弭,一些没有道理的道德绑架才会消失。
离孩子远一点。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就好,在孩子要求之前请不要靠得过近,让过于炙热的“关怀”变成把亲情与温情燃烧殆尽的烈火。
这,才是真的对孩子好。
我是悟恩居士,一个会写字的修行人。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