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光照上秋日的林木,其容貌枯白而沉思;落照的余晖照上秋日的林木,还开怀而欢笑。清晨山间的微风扫过,使颤动的树叶轻松愉快地飘落于大地,无人确知落叶之歌,究竟是欢笑的歌声还是离别的眼泪。因为是早秋的精神之歌,所以有宁静、有智慧、有成熟的精神,向忧愁微笑,向欢乐爽快的微风赞美……”这是林语堂老先生笔下年老之美的感悟。是不是既美妙又意味深长呢?时值秋季的老年,是收获、是智慧、是绚烂至极归于平淡。人们也常感叹“最美不过夕阳红”。
然而,即便年老说起来如此美妙,当它真的缓缓步入我们的生命,有多少人却仍不愿接受,甚至避之唯恐不及,大有“谈虎色变”之态。如同《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的作者拉姆.达斯在火车上被乘务员当做老年人时的惊愕、不悦、抗拒。是的,不论年老曾被如何的美化,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它仍然代表着衰老、失去,甚至失败,让人难以接受。然而春花秋月世间最美,仍逃不过花开花落、月缺月圆。自然俗世凡间芸芸众生无一能逃脱,这是一条人人皆知的自然规律。
2
事实上,在我们的主流文化氛围中,老年人也被认为顽固、任性、无用,甚至成为负担。这种歧视与偏见也造成了老年人的叛逆心理甚至自暴自弃。更让即将进入老年阶段的人们更加焦虑不安,并极度排斥步入老年,并因此抑郁、痛苦。但不可忤逆的自然规律并不会因为人们的排斥而停下或放慢脚步。如何解开心灵的禁锢,正视老去的事实,活出别样精彩的老年生活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就是这样一本书。
作者拉姆.达斯曾是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因其行为离经叛道被大学辞退。在印度灵修达十年之久后,成立了爱与服务基金会、塞瓦基金会临终关怀项目,致力于陪伴临终者,帮助他们面对死亡。65岁时,事业蓬勃、意气风发的拉姆.达斯突然中风,在与病痛作斗争的过程中他才对年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于是,就有了这本《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
作者说起他中风期间,从一个极为独立的强势者变成了一个乐于接受他人帮助的人。而这个变化使他变得比以前更有人情味了。这一点让秉持“万事不求人”观念的我极为震惊。和作者拉姆.达斯一样,我也是以独立、不依赖他人为傲。难以想象也从未想过,如果有一天真的一定需要依赖他人,会是怎样可怕的一件事。中风让作者改变了这一想法,在接受了他人帮助之后,他感慨“有自主、有依赖,这才是完美的生命。”
这让我想起了母亲。生病前的母亲也是极为独立、强势甚至是严厉的。她不接受别人的帮助,就连过马路都不肯让人挽着她,生活中也以不给我们造成任何麻烦而自豪。生病后的她无力拒绝我们对她的照顾与帮助,中风初期,喂食、擦洗、甚至大小便都由我们全权负责,这让她尴尬但又无力抗拒,便默默地噙着泪水接受我们的照顾,为给我们带来的麻烦感到抱歉。但很奇妙的是,数月的照顾,母亲渐渐习惯了这种照顾,并对我们产生了依赖。一向强势、独立的她竟然也有了柔软、小鸟依人的一面,此时的她真的不一样了。当一项项的治疗结束,康复训练也收到良好的效果,病前一直难以接近的母亲和我们之间建立起了前所未有的亲密关系。在我们面前始终以女强人自居的母亲第一次在我们跟前承认了她的脆弱,也第一次露出了毫无距离感的亲切笑容。而我也第一次毫无顾忌的将双手亲密的环在了她的脖子上,自然的将头撒娇般放在她的肩头。不用回头就知道,母亲脸上也正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作者有一段令人动容的剖析:“助人者和受助者相辅相成,就好比是舞会上的一对舞伴。两个灵魂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映照着对方的心灵。”
3
《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以作者自身的经历为线索,配合自己的心路历程,对年老后会碰到的各种身体问题,诸如中风、疼痛、大小便失禁;精神问题,诸如寂寞、尴尬、恐惧、抑郁甚至如何看待及应对死亡等等做了详细的剖析。
作者用智者的灵性、宽宏慈悲的胸怀、诙谐轻松的语言、令人茅塞顿开的劝解开导读者从灵性的角度开放性的理解接纳年老面临的各种问题,更鼓励初入老年的人们正视老去的事实甚至直面死亡,接受身体每个部位的衰老。通过冥想、内观、望天、瑜伽,试着从灵魂的角度看待生命,摆脱偏见,改变自己,找到自我。
当年老来到,我们该怎样应对?接受,释然,爱,被爱。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