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有指导性。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被定义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因此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刻不容缓。
走好中国式现代化要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特征和最突出的优势,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最高原则。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否则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要坚持从理论上强基固本,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和精神,旗帜鲜明讲政治,加强社会面的党的思想精神教育普及,以理论指导工作和生活。要坚持跟从党的政治路线,党的政治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要自觉同党的政治路线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坚决同一切违背、歪曲、否定党的政治路线的言行作斗争。要健全完善党的组织体系,党的地方组织是党中央的躯干、四肢,是党中央精神的宣传媒介和工作部署的执行者,要加强建设各级党组织的的建设,密切联系群众,构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走好中国式现代化要深入厚植传统文化底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根植于国人内心对民族文化的历史自觉、自信繁荣昌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国家就不可能兴旺发达、民族也不可能精神独立。孔子论语、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唐三彩、古钱币、兵马俑,都是中华流传千古的传统文化和文物,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都是我党革命先烈留下的丰富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基于几千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实践运用中而产生的思想精神,是中国人应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在这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征途中,我们应该继承好、发展好、宣传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觉以民族精神、价值理念指导实践、融入作为,让传统文化厚植在民族灵魂深处,厚植在奋进路上每一个脚印,让传统文化走出去,让世界重新认识新中国,让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行稳致远。
走好中国式现代化要持续增强持顽强奋斗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必须要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要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要加强能力提升,让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顽强奋斗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刻在骨子里的精神传统,靠自己、靠双手战胜了一个个强敌,塑造了一个个奇迹,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程中,面对科技锁颈、经济封锁、市场打压等等一系列挑衅和不平等待遇,我们只有充分依靠自己,从各行各业打破封锁,才能一步步走向高处,一览众山小。
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已然吹响。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牢记“国之大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在新征程上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