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柳老二家的儿子前程似锦,真真是个文殊下凡。且生的那叫一个俊,乡下老儿说不出一二,不过城里有学识的老先生说他玲珑剔透如湖中月,潇洒玉立若松下风。
偏偏这人还谦虚随和,待人周全,和他接触过的莫不夸他一句好。以后呀,说不定要跳上龙门成为凤子龙孙也是说不定的事呢。
柳老二呢,砸锅卖铁就想给儿子博个好前程,这时候的穷家子,不读书出不了头,庄稼人太难,他不想儿子步他的后路,毕竟他的一辈子都给了庄稼地。
而柳家不需要第二个庄稼人,却需要第一个读书人。庄稼人年年种庄稼年年都是一样的盼头,读书人年年读书年年有更好的盼头。
柳老二厌烦了一成不变的盼头,渴望在儿子那收获更好的盼头,他把儿子当成他手底下的另一块新开垦的庄稼地,因为首次使用而生机勃勃,似乎施点肥他就能茁壮成长。
他为儿子拼了命干活,因为这样,柳老二变成柳老汉,而儿子每次的过意不去都会被他推诿说:“儿呀,读书,读书!”那是一种说不出来的心酸以及心酸背后以生机为肥孕育出来的锦绣前程。
不过,柳老二想不到,读书人也有读书人的难,谅它四书五经,笔法春秋。在读书人眼里都能指点江山,挥斥方遒。
于是,柳家儿子想当然地认为主考官喜欢年轻人的慷慨激昂,魏晋风度 。
于是一纸试卷成了他挥洒热血的敲门砖,可你待怎样,柳家儿子榜上无名,真真叫人看傻了眼。
他的前程毁了,柳老二上好的庄稼地也没了。
柳家儿子回家了,方圆几里传遍了他的一败涂地。柳老二颓丧极了,柳家儿子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种不了庄稼地,更养活不了一家人。
城里有学识的先生不惜亲自赶来劝诫,机会还是会有,只要寒窗十年,没有成不了的业绩,没有得不到的锦绣前程。
柳家儿子没听进去,柳老二倒是听的热血沸腾。他要的,就是一个前程似锦的庄稼地。
于是柳老二每天清早趴儿子的门,“儿呀,读书!读书!”。
柳家儿子无可奈何,每天只装模作样,摇头晃脑。实则暗地里偷鸡摸狗,不干正经行当。
没办法,有些人只当是琉璃瓶,外表有多么的风华绝代,内里就有多么的简单易碎。
他从小就是在人们的赞誉声里长大的,所以一次失败给他的就是彻底性的覆灭。
自此,柳家儿子不再是松下风,湖中月。
他骄矜,但他也谦逊;他懒散,但他也勤奋。可惜谦逊、勤奋在外,骄矜、懒散在内。
内里坏了心,外表就隐隐约约地透着那么几分坏气,这股气就像骨头,能自然引得与之志同道合的犬类英雄惺惺相惜。
于是乎,在第二年,柳家儿子竟然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地中了举。
这金榜题名时虽然出乎意料,却也是人生一大喜事。
该办的排场柳老二想法办到,排场就是体面,柳老二种庄稼就是为了体面。
柳老二如愿以偿地养肥了他的庄稼地,得到了他的体面,他一出门,看到他的人没有不亲切打招呼的,他就算不出门,也有人领着儿子来他家拜访,请教教子之道的。
柳老二喜气洋洋,逢人便说,不管做啥事呀,一定要坚持,你看,我家儿子不就是,只要你肯下功夫,中举也不是什么难事,这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听者莫不点头称是。
柳老二比自己中了举还高兴,还得意。
柳家儿子终于得到了他的锦绣前程,从此扶摇直上,拦也拦不住;柳老二也得到了他的体面,往后腰杆挺直,折都折不了。
尾声
经年已过,柳老二从别人口中听得柳家儿子又升官了,柳家儿子又纳妾了,柳家儿子财源滚滚,或,柳家儿子前途无量,不,是已经有了他的无双前程。
可,一过这么多年,柳老二再没见到过他养肥的庄稼地,再没目睹过他的锦绣前程。
柳老二的庄稼地飞了,去奔他的前程了,可柳老二还得种庄稼,养活一家人。
于是柳老二终于是有些糊涂了,究竟这飞了的庄稼地当初该不该种,又,为什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