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苏轼[1]

丙辰[2]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3]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4],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5],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6]。

注释

[1]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为文学艺术造诣最高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列,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2]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即1076年。

[3]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

[4]琼楼玉宇:这里指传说中的月宫。作者想象月宫的亭台楼阁都是用美玉做成的。

[5]绮户:装饰精致的门窗。

[6]婵娟:美好的月光,美好的东西,这里代指月亮。

赏析

这是苏轼最有盛名的词作之一。

题序中写明“欢饮达旦,大醉”等语,上阕写的就是醉中望月。醉后的苏轼进入了一种翩然欲仙的精神状态,对着空中明月提出了“几时有”、“是何年”这样无法回答的问题。幻想中的天上仙境美轮美奂,吸引着他放弃凡尘,但此刻的苏轼虽醉犹醒,吸引着他出世,经一番考虑后,仍选择了现实。“琼楼玉宇”豪华奇丽,但高高在上,没有世间的人情,太过寒冷。借着醉酒,苏轼月下起舞,醉态逸兴,说明他认为人间自有可乐之处,表达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这首词因怀念亲人而作,中秋之时,皓月当空,当然加深了这种思念。下阕便表达了对弟弟苏辙的思念。苏轼与苏辙手足情深,写这首词时,兄弟两人已有六年未见。他从人间普遍存在的现象写起,“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说闺阁中望月怀人,无法安眠的人不计其数。“不应”两句埋怨月亮,勾起人们的离别感伤,好像无理取闹,却饱含深情。借同情天下分别的人,表达了自己此刻的心情。然后又以旷达之语作答,安慰弟弟也安慰自己。最后顺理成章地以祝愿作结。月亮阴晴圆缺,人世悲欢离合,都不是个人所能掌控的,自己能做的就是保重身体、心情愉悦。只要人在,就可以让明月传情,好像亲人就在身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