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写过一篇文章,谈到了格物、致知。记得上高中的历史书上,写过宋明理学,其中就有格物致知。那会学历史是对故事感兴趣,到了理论就迷迷糊糊,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随着社会阅历的不断增多,对事物见解的不断深入,今晚终于有点明悟。当然了,这关系到我看的一本书,具体是什么书,以后会介绍。今天就谈谈格物致知。
说到这个,不得不说一段关于王阳明的小故事。王阳明小时候和私塾先生聊天,先生问什么是天下第一等事,别人都说是科考。这是人之常情,那会科考是改变命运的机会。而他却认为,努力读书成为圣贤才是天下第一等事。
也许有这个心态他才出了一条大道。不过走归走,成为圣贤的路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少年时他求学拜访娄谅,学到了“格物致知”之学。心中特别高兴,以为学到了成就圣贤的绝世秘籍。然后读了许多朱熹的书,读了书就该实践了。决定先用竹子小试牛刀。
喊了一个小伙伴,然后到后山开始盯着竹子,开始用格物致知。格了三天的时候,小伙伴实在撑不住,晕了过去。小阳明心里骂了句,废物,接着格。一直格了七天,也没格出个所以然。最后自己还生了一场大病。从此就埋下了对格物致知的疑问,这个朱熹的格物致知也不是什么武学秘籍啊。后来阳明先生怀着疑惑,不断学习,感悟,好久后才在龙场一朝悟道,这也是几十年之后的事了。可见成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看来我不该着急,说不定我就是大器晚成呢。
说这个小故事,是想说格物不是这样格的。就以这个竹子而言,想要格竹子,有三个办法,1、问别人,了解竹子的由来,怎么长出来的,都包括什么东东。2、看书3、自己观察,竹子的生长,当然这个时间有点长。其实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问度娘。前面说的那三个办法只是开始。当从不同的渠道,对竹子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以后,再去像阳明一样观察竹子,然后亲自去种,观察它的生长需要的环境,啥时候浇水,啥时候施肥,什么时候会长得快,等等。
当你看一眼就知道这个竹子在什么状态的时候。那时候才算格物,当然还有重要的一点,你做这些事情必须心里很满意,就是做这些事很开心,不会心里不舒服。格完了物才能致知。知道了这一大堆的东西,再去种竹子才会意诚,然后心正、身修、家齐、国治而后天下平。
是不是看着眼熟。没错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么说了这一大堆有什么用呢。因为“格物致知”能够作为一种学习的方法。比方说你想学游泳,就要了解一些发力技巧,心里有了,这时候游泳是物,只有你亲自下到水里,去将所学知识去运用,然后边学边用,到了最后将游泳的各种姿势能都灵活运用,才能算是格物。
这也就我们学过的谚语,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而我们很多人却是分离的。比如我想去成功,只是在想,学习了很多方法,却没有用。也就是没有格物,不去格物,怎么能成功。怎么可能学会游泳。现在很多单身狗会说,怎么学会泡妞,我说,读再多的泡妞理论,问再多的问题,不如去找一个妞去泡一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