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西藏——走各自的路,心安挺好。

前几天在书店看书,偶然瞥见一本书,名字是《西藏在等你》,我想既然都等我了,那就去吧~

于是,一个人背着包,坐上了去拉萨的飞机。

到拉萨是一月份,正是寒冷的季节,清晨七点,天还黑,星光点点,拉萨温度零下十一度,大昭寺外已经聚集了很多藏民,沿着八角街朝拜。

很多朝拜者每走三步就跪下,全身贴地,双手向前伸直,叩首。

每伏身一次,以手划地为号,起身后前行到记号处再次跪地叩首,如此周而复始。

磕长头,是信徒们一种虔诚的拜佛仪式,其中有老人,有孩子,不同的人,相同的虔诚的眼神。



在他们旁边走过,双手冰凉,口中呼着白气。那一刻,真的很震撼,信仰的力量,超越了寒冷,超越了疲惫,甚至超越了自我。

不禁会想,这样艰辛的朝拜仪式,风霜裹着时光,是否值得。

可是,对于一个虔诚的朝拜者,大昭寺就是他们朝拜的终点,在圣地,燃一盏酥油灯,照亮了前世今生。


这个世界,每个人生活的方式都不一样, 他们有他们的生活,有他们的信仰,

因为信仰,他们不必想的太多,

因为信仰,每一个长头磕下去都是心安。

都市的人,大昭寺的朝拜者,都有各自的路,心安挺好。





哲蚌寺,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与甘丹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哲蚌,藏语意为"米聚",象征繁荣,藏文全称意为"吉祥积米十方尊胜洲",它是格鲁派中地位最高的寺院。


色拉寺全称"色拉大乘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与哲蚌寺、甘丹寺合称拉萨三大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

来之前听说色拉寺的辨经很有特色,(这个辨经是允许拍照的,所以拍了张照片)辨经是藏传佛教中的一种辩论,寺院的喇嘛们两人一组,一人立,一人坐,一方提问,另一方回答,通过辩论经文进而更加理解佛法的深意。

我慢慢走过他们的身旁,听不懂他们的语言,只是感觉有的喇嘛的眼神不如藏民那么纯净,对信仰的心也不如在大昭寺外磕长头的人那么虔诚,也许是寺院的商业气息过于浓重了。



布达拉宫

冬季游客很少,多数都是来朝拜的藏民。

可以慢慢欣赏每一座宫殿,听这里的每一段历史。

红白相间,布达拉宫每一个角度都很壮观,

而更重要的是它背后的故事。

有了他,她,他们,布达拉宫才是传奇。

在布达拉宫晒太阳~




“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在拉萨的街头流浪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传说中的玛吉阿米,早已商业化,不见仓央嘉措的痕迹。

只是餐厅的笔记本写满了来来往往游人的心事:谁想着谁,念着谁,爱着谁…

遇到了一对贵州游客,非常热情,我们互相请对方喝茶,唠着天气,高反,家乡,故事,

好像陌生人之间更容易敞开心扉,

还有甜茶比酥油茶好喝的多…




圣湖 羊卓雍措
风很大湖面湛蓝 湖水不凉

有时我们只是这个世界的旅行者




很幸运,在大昭寺见到了佛祖等身像。最为罕见的释迦摩尼十二岁等身像。

也许是什么节日,随着朝拜的人流,可以绕佛祖金身。

真的非常非常近,比想象的还近,好像一伸手就能碰到佛祖。

我站在释迦摩尼等身像面前,看着佛祖仿佛在笑。(出于尊重,没有拍大殿内的照片。)

朝拜的人群不停地诵经,行礼,有藏民,也有别的寺院的僧人。累了大家就坐在地上,这是他们朝圣的殿堂,也是他们的节日。

虽然不是教徒,也能很强烈的感受到宗教气氛。

眼前是佛祖,嘴里是经文,心中是信仰。

在朝拜的最后,有僧人发供果,就是佛前的供果,看到我这个外地人,也特意给了我。旁边的藏民说这个是供果,吃了好。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佛祖在笑,相由心生。



小贴士:  去西藏真得有个好体格,确实不推荐大家拍脑门就去西藏旅游。

首先一般城市到拉萨没有直达飞机,需要转机,没个好体格下飞机到宾馆估计就头疼了。

第二,如果没什么高原反应就可以到处溜达了,但是,布达拉宫,哲蚌寺,色拉寺全是要爬,高原还要爬山啊。白天可能没什么,晚上就会觉得头疼,睡觉断断续续的,早上擤鼻涕都带血丝。

第三,天气,拉萨白天阳光普照,还觉得有些晒,夜晚太阳落下寒冷就会肆意蔓延。

第四,拉萨附近的景点都需要租车,路途远海拔高。纳木错单程5小时,海拔5000以上,羊湖单程3小时,海拔4900,珠峰更要耗费大量体力而且还要吸氧,没有个好身体这些地方想都别想。

第五,拉萨本地的东西可能吃不惯,而且物价高。


但是,拉萨有别的地方看不到的风景和信仰,

人,有些相同,有些不同。

这个城市是它自己的矛盾体。

信仰,包含了太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