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名叫赵安迪有轻微孤独症的孩子,在失去爸爸以后,和一个有轻微抑郁症的母亲舒一眉相处的故事。弟弟一直在对慢慢适应着陌生的环境。在妈妈的信赖中弟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他上网帮妈妈查抑郁症的资料,他告诫自己:“我一定不会让妈妈死的。”以及这对母子在生活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让彼此的心更靠近了,慢慢的找回了那份曾经缺失的母子之情。最终,在理解和温暖的吻中回归了母子之间的融洽与和谐。
这是一部深切关注单亲家庭孩子成长的小说。作者直面当前的生活,用充满灵性的温情笔触,叙说弟弟和妈妈在相识、相处中的陌生、微妙和忐忑。故事扣人心弦,文笔激荡心灵。表姐可儿,姨父宝林以及“血爪”张小晨的出现,使小说充满了淳朴的生活气息,也赋予了小说耐人寻味的可读性。
对于弟弟而言,妈妈就像是照片上走下来的,在他幼小的记忆中妈妈只是那张照片,从小就跟随着爸爸长大的弟弟,在爸爸突然的离世之后,选择跟妈妈生活。
然而,对于从小就处于一种单亲状态中的他而言,关于母亲的印象是模糊的甚至是陌生的,对于他而言,妈妈就是那一张照片……
但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们慢慢的捡起了他们所缺失的母子亲情。
一个有着轻微孤独症的孩子,一个有着轻微抑郁症的母亲是多么的可怜。对于我们来说,生活在多么幸福的家庭里,就像鱼儿离不开大海,鸟儿离不开大树,我们应该要好好珍惜这些美好时光。
合上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思绪把我带到了童年,在没有父母陪伴下长大的童年,小时候的事,一桩桩一件件好似都在眼前,太多的过往,太多的回忆,太多的失去,太多的泪水。因为小时候的缺失造就了我现在的性格,慢慢的,我学会了忍,忍耐一切,学会了无声的抗议……对于童年的缺失,我不怪任何人,或者说,如果没有那五年,我怎么可能会拥有今天的生活状态?但是到今天我依然能清楚的记得我妈带的第一届现教班的学生说的一句话:“老师,我多希望我能是您的女儿。”可是,做为她女儿的我,有多希望是她的学生。至少在成长的路上能有她的陪伴……
某一天,突然发现小时候最渴望的东西,不在渴望了,小时候那么渴望她的陪伴,现在连想都不在想了,其实,家里没人的时候,怕归怕,心里却有一种莫名的轻松。可能,在我不知不觉,不经意间我已经习惯了孤独。
当我和她处于一种零沟通,甚至是不能沟通的状态,或者说沟通必吵,我不想把这一切都推给童年的缺失,可是,这种状态又会伴随我多久呢?当每次以我的沉默和她的吵闹结束的时候,我会特别脑洞打开的在想,以后如果我有了孩子,我必定陪着他长大,在他的成长路上我不会有一天的缺席……
我不知道我的这种状态将会持续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