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经常听到这句话:“吃饭了没有?不要太拼了,记得按时吃饭!”出自爸妈的口。从前在家,怕吃饭怕唠叨,
不过是仗着有人担心有人心疼;出门在外,怕委屈被知道,不过是因着有人会担心会心疼。曾听说他在谈判桌上叱咤风云,但是面对你的无厘头,他只能缴械投降;曾听说她百般挑剔讲究,但吃饭的时候小心翼翼,只为了你多吃进一口。
我常常会忘记他们喜欢吃什么菜,记住最多的是寒假能带走的自制腊肠,端午会准时寄到手里的粽子,还有各种自家种的瓜果蔬菜。有个叔叔,是家里最早出去打拼的人,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回来几天。每次要走的前一个晚上都是家里彻夜不眠的时候,奶奶要把年前制好的干货打包好,新榨瓶装花生油也一层一层地拿防水布扎在口子上,还有自家的米,刚出炉的年糕……叮叮当当,吵不胜吵。
关键是那会儿交通也不是很便利,叔叔要只身一人带着三个蛇皮袋和两桶油一个大背包转三轮车,转大巴车,转公交转摩的费时18个小时才能去到工作的地方,其过程之艰辛,非经历过的人是不能体验的。有一年我发牢骚:“外边又不是没的卖,浪费时间去带这些东西,花掉的车钱都能买回来一堆了!”奶奶当时脸色有些讪讪的,叔叔打圆场说:“你不懂,外面买的都不正宗还加了很多化学原料在里面,吃的不安全,家里这些东西别人买都买不来咧。”奶奶脸上阴转晴,立马又开始搜罗可以让叔叔带走的食物了。
等后来 去了异地他乡读书,因为不习惯辣口的饮食,我妈妈也开始像奶奶一样,在我寒暑假去学校的时候一样一样地往行李箱里放手工的腌制品,放水果甚至米面,好让我实在吃不下的时候能有食材开开小灶。从不理解到感激我只花了一个学期的时间,因为那种对熟悉饭食的执念远远超过了对路途上会带来的麻烦的恐惧。
工作以后更能理解这种藏在一蔬一饭里的关爱,他们想起你的时候只能靠想象你吃饭的样子来判断你是不是开心的,是不是幸福的。比如说我如数家珍地跟爸妈说这家的面多劲道,那家的叉烧多地道的时候,他就知道我的心情是雀跃的,工作顺利经济也不窘迫。但是如果爸妈听到我说:哦,吃了晚饭了,现在不饿呢~估计会一整个晚上辗转难眠,脑补我是不是工作遇到困难了?和同事闹矛盾了?还是提前透支了工资?父母的直觉之准,全靠几十年来对你饮食习惯的了如指掌,不要企图瞒过他们。
所以,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温柔对待自己。
有时间就学一道拿手好菜,不管费多少时间,耐心地去弄懂所有食材里的秘密,蔬菜里有维生素,肉食中藏满蛋白质,主食饱含着糖分……兴许下次回家的时候,还能专业地点评一把爸妈做的菜,让自己享受一把“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傲娇感!要是没时间,就去去平常爱吃的小餐厅,点上正宗的美食,不一定十分健康营养,但起码能让心情愉悦起来。
我没有为人父母,但我懂比起时时给他们买买买,善待自己会让他们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