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活着就是活着,死了就是死了
喜欢读马尔克斯的书,是缘于读了他最著名的作品《百年孤独》,所以一口气买下了好几本马尔克斯的书,今天读完了其中的一本《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觉得有必要写点什么。
中国学生的语文课文都很重视对孩子的思想教育,所以在我上学的时候,每学一篇课文,总是要写下来这篇课文表达或者叙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并且要背诵下来。后来自己总结出一套实用的方法,写景的课文一定表达的是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写事的呢,不外乎表达的是赞扬作者或是主人公或勇敢、或善良、或无私奉献的感情。现在在新课改的作用下,这种要求似乎淡化了,重在学生自己的感悟,但实则上,感悟的还是同样的思想。
在中国这种教育思想的作用下,中国的作家写的作品,都是离不开一个主题的。稍好的作品能写出坚韧的生活状态,或是时代变迁下人们观念的变化,大多是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感悟。至于现在比较流行的网络小说,如穿越小说,在假借历史的外衣下,在一波三折的故事起伏里,讲的实际上是现代人的欲望和追求。
读惯了中国的文学作品,换了外国的作品来读,常常不适应的是:读完了,会迷惑这个故事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故事中的人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似乎什么也悟不出来。
但是细细品味,你会感到这才是人类真实的生活状态,一切似乎都是不明朗的,不经意的,都是无意义的。退位的总统先生过着穷困潦倒的退休生活,并没有别人想象的那样有钱。有一些惊奇的事,人们并不如平常认为的那样关注。对偶尔邂逅的飞机上一个爱睡觉的美女的期望。靠做梦预测别人命运的生活的女人。两个孩子用毒酒毒死一个呆板又虚伪的家庭女教师。印象最深的是《我只是来打个电话》,一个女人在大雨滂沱的傍晚,车子抛锚了,急于要告诉丈夫自己不能按时回家,她搭乘了一辆运送精神病人的大巴,想到目的地打个电话。那知从此命运发生改变。这个女人被当成精神病人关在了精神病医院里,她做了种种努力,包括冷静下来向准确的叙述她是如何来到这个地方的,包括用性贿赂看守给丈夫送信。但是因为他丈夫对她的不信任,或是某种不可告人的原因,她被继续当成精神病人留在了医院。最后她放弃了希望,安然了适应了精神病院生活,她的丈夫则重新结婚了。她所有的讲述都是真实的,但是在外人看来,她所有的话语和行为都符合一个精神病人的表现。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每个人在某一个时刻,都有可能被当成精神病人。对突然命运转变的无奈,对自己最信任、依靠的人的失望,对常状生活的屈服。
我们真实的生活似乎也是这样,对命运之神突然的戏谑,我们又能辩解些什么呢?一切都不是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那么清楚,只有默默的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