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走进陕北采风与写生,是我多年来的一个梦想。除了传统文化和山水风情,红色文化也是我非常关注的一个方面。
通过朋友的热心帮助,2016年9月,我第一次走进红色陕北鄜州(富县),以美丽的直罗镇为主要采风与写生地,并扩展到周边地域。时隔一个月之后我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再往后,至今日,我每年最少两次走进陕北,并且沿着1947年中央转战陕北走过的地方,反复寻访、写生、记录那段红色的历史。
陕北的山水风情吸引了我,这里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淳朴敦厚的人们更温暖了我。我被这里的一切感动了,感动地忘记了每日的疲劳和风雨袭扰。山色奇美,人情更美,这里的人们仍然保持了陕北人淳朴敦厚的品格,对艺术家走进民间描绘家乡,表达了无比真诚的欢迎之情。
通过红色采风、写生活动,我结缘了许多朋友,他们几乎每日都陪伴我爬山涉水,关照备至。又遇北京的老知青,亦成好友,听他们讲述那个时代的知青故事。
窑洞是陕北民居的代表,已经形成一种窑洞文化。中国的红色革命自转战陕北,窑洞成了新中国的摇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日益提高,居住环境与条件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迁,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窑洞文明正在被新建的高楼大厦和新式民居所代替,老窑洞正在慢慢消失。
作为肩负历史使命的艺术家,我对这些抱有浓重的艺术情怀,只有走进民间,进行最接地气的写生活动,才能创作出人们喜欢、有意义、有价值的艺术作品。抢救性地记录和描绘即将消失的文化,成为我自觉的责任。
我第一次到陕北写生,就恋上了淳朴美善的黄土高坡。
《开元寺塔》子木/水墨设色纸本/70Χ69cm(2016)
(位于陕西延安富县县城)
子木在陕北富县写生
《直罗镇全景图》(红色直罗金色人家)
子木/水墨设色纸本/276Χ52cm(2016)
(位于陕西延安富县西)
《直罗镇全景图》局部
《后大峁梁》子木/水墨设色纸本/90Χ70cm(2016)
(位于陕西延安富县直罗镇)
子木在陕北富县直罗镇写生
《直罗战役烈士陵园》子木/水墨设色纸本/70Χ100cm(2016)
(位于陕西延安富县直罗镇柏山寺)
《东村会议旧址》子木/水墨设色纸本/100Χ70cm(2016)
(位于陕西延安富县北道德乡东村)
《福严院塔》子木/水墨设色纸本/70Χ70cm(2016)
(位于陕西延安富县北道德乡东村)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生活是第一位的。写生是画家奔向生活,认识生活,丰富生活感受,积累创作经验,吸取创作源泉的重要一环。艺术要发展,要有时代精神,要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李可染
《葫芦河川流域》子木/水墨设色纸本/138Χ52cm(2016)
(位于陕西延安富县直罗镇)
《葫芦河川流域》局部
《柏山寺塔》子木/水墨设色纸本/70Χ100cm(2016)
(位于陕西延安富县直罗镇)
《知青窑洞》子木/水墨设色纸本/70Χ100cm(2016)
(位于陕西延安富县直罗镇杜家砭村)
《秋色秦直道》子木/水墨设色纸本/100Χ70cm(2016)
(位于陕西延安富县子午岭)
《秦直道》子木/水墨设色纸本/100Χ70cm(2016)
(位于陕西延安富县子午岭)
子木在陕北富县子午岭写生
《秦直道杜梨树》子木/水墨设色纸本/70Χ69cm(2016)
(位于陕西延安富县子午岭)
《知青住过的窑洞》子木/水墨设色纸本/100Χ70cm(2016)
(位于陕西延安富县直罗镇杜家砭村)
《石泓寺》子木/水墨设色纸本/70Χ69cm(2016)
(位于陕西延安富县直罗镇川河子北岸)
《石泓寺石窟》子木/水墨设色纸本/70Χ50cm(2016)
(位于陕西延安富县直罗镇川河子北岸)
子木参观石泓寺
《八卦寺塔群》子木/水墨设色纸本/70Χ69cm(2016)
(位于陕西富县张家湾乡八卦寺村)
《延安清凉山》子木/水墨设色纸本/70Χ69cm(2016)
(位于陕西延安市)
《三川驿古城墙门洞遗迹》子木/水墨设色纸本/78Χ59cm(2016)
(位于陕西延安富县吉子现乡西南)
《太安塬魏长城遗址》子木/水墨设色纸本/95Χ70cm(2016)
(位于陕西延安富县)
《黑水寺古城旧窑洞》子木/水墨设色纸本/70Χ45cm(2016)
(位于陕西延安富县张家湾镇黑水寺村)
《寿峰山》子木/水墨设色纸本/70Χ50cm(2016)
(位于陕西延安富县张家湾镇黑水寺村)
《王老汉家窑洞》子木/水墨设色纸本/70Χ69cm(2016)
(位于陕西延安富县直罗镇党家湾村)
子木在陕北富县直罗镇写生
《杜家砭张老汉家》子木/水墨设色纸本/69Χ70cm(2016)
(位于陕西延安富县直罗镇杜家砭村)
《党家湾旧窑洞》子木/水墨设色纸本/69Χ70cm(2016)
(位于陕西延安富县直罗镇党家湾村)
《羌村雪》子木/水墨设色纸本/97Χ59cm(2016)
(位于陕西延安富县茶坊镇大申号村)
《七家砭山色》子木/水墨设色纸本/70Χ69cm(2016)
(位于陕西延安富县直罗镇七家砭村)
★ 以上写生作品已全部捐给陕北某单位。
数次的陕北之行,除了大量的寻访、采访、写生、美术创作,我已陆续完成了几部书稿,正在筹备出版中。现在,我已确立了自己的艺术创作方向,那就是到朴实无华的民间去,体验和感受最接地气的群众生活,反应人民大众的精神面貌。在中国的大地上,我去过很多地方写生,而陕北这片热土是最能感动我的地方,我准备更多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这片火热的土地上,开启更热烈的艺术之旅。
尊重原创,敬畏艺术。
/
观上艺术课堂原创 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