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班班主任崔老师曾跟我说,她在七年级就教小申的数学,那时候感觉这个孩子很聪明,名字取的也棒,叫“成功”,就是什么也不学。崔老师曾经为了激励他,单独把他叫到办公室,对他说:“你想不想像你的名字一样成功?如果你能好好学习,就是一条龙,如果不好好学习,就只能当一条虫,你是想当龙还是当虫?”
九年级时,我成了小申的语文老师,很明显,他成了一条“虫”,上课时我就从来没见他听过一个字。有一次,他的手机被我没收了,他过来问我,怎么做才能把手机还给他。我说,写一篇一千字的反思吧。小申的五官都被这句话拍变形了,他哀求我说,老师,你打死我我也不会写啊,我连字都不会写,你还是罚我抄一篇课文吧。至此,在我的认知里,这孩子一事无成。
二班的教室和办公室仅一墙之隔,出办公室门右拐,就拐进了二班教室,所以他们班有什么风吹草动,办公室里都能听得一清二楚。那天下午,我坐在办公室批改作业,走廊里忽然传来刺耳的骂人声,紧接着就是两个女生的“别打了”的劝架声。听得出来,这是二班小李和小位的声音,来不及多想,我立马从凳子上弹起来,冲出办公室。
小李和小曹正在怒目而视,并抓着各自的衣服,都摆着一副“不服来战”的气场。显然小位的“别打了”没起到任何作用,更可恶的是小张,他不但不拉架,还在旁边加油助威。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一个人影从教室里冲了出来,一个箭步上前,精准地闯入了小李和小曹中间,把剑拔弩张的俩人分开来。我定睛一看,是小申,他一边用两只手将两个人的距离推得远远地,一边喊“打什么打,有话好好说。”
还有一次,班上有个同学喝了酒,小申一直搀扶着他和班主任一起处理这件事。当班主任把这个同学的父亲喊到学校时,他像一头被激怒的狮子,朝着班主任大喊大叫,甚至有动手的倾向。小申见状,立马挡在班主任身前,推开喝酒的同学,挺着胸脯说“你想干啥?”事后,班主任崔老师一直感慨:“小申像个真正的男子汉,和他在一起很有安全感。”
我拿这两件事在班上狠狠地表扬了小申,我看见座位上的小申腼腆地笑着,一边摆手说“没有没有”,一边害羞地低下了头。我环顾二班所有的孩子,忽然明白:学习不应该是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试想一下,若是让姚明去说相声,让郭德纲去打篮球,让杨丽萍去踢足球,让梅西去跳孔雀舞,他们还能如此成功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被我们称为“韦神”的数学天才,在生活方面不也是被人诟病吗?
如果我拿“成绩好”来定义二班的孩子,恐怕除了失望就是伤心,上课时,当我说“拿出语文书”时,会有一半的孩子找不到书在哪儿,当我说“写会儿作业吧”,会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不是没有本就是没有笔。可是,当我说“谁能帮我去把打印的试卷拿过来?”“谁能把咱班的垃圾倒一下?”……热情度一定很高。
当我转变思路后,二班的孩子不再面目狰狞,一个个变得可爱起来!学习成绩固然像一把尺子,但它却量不出成长的弧度。很多时候,做人比成绩更重要,勇敢、善良、担当这些品质,会让一个人在人生路上走得稳、走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