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0+小力班109+2016的一部分之读过的书和记住的心情

       今天周六,想跑偏一下,回顾一下这一年看的书(不包括专业书,不包括买了却没看的书)和一些与读书有关的心情与故事。

       年初看的《人生不过如此》,林语堂的。因为去年看了他的《生活的艺术》,对林产生了兴趣,就开始看这本,因为是随笔散文,看的比较快。后来还买了他译的《浮生六记》,不过尚未看完,但是里面的陈芸果然是美好之极。

        生日的时候买了几本小书,很闲适地看完了聂鲁达的《疑问集》,非常有趣,比如“在我睡觉或生病时,谁来替我生活?”还有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特别细腻,比如“我想,世上的的确确有多种多样的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活着。产生这样的感觉还是第一次。想到这里,眼泪不由得夺眶而出,我实在好久未曾哭过了。”

       4月那一阵,整个人懵的状态,只想极力逃避,一个人去现场参加梁晓声老师的新书见面会,站着听完了两个小时的讲座,买回来老师的《生命何以高贵》,感受到老师的情怀,也很认同老师说“年轻时要做个三分欲望,七分理性的人”的观点。中午见完朋友,又去看刘轩老师的见面会,买了《祝你好运》。6月和朋友参加了曹文轩老师的见面会,买了老师的新作《蜻蜓眼》和小说《草房子》,但是很遗憾还没有看完。

         有一段时间,深为自己的状态困扰,买了一本《懂得爱》,出乎意料的,除了受到要勇敢爱别人的启发外,里面的这段话反而给我更大的震撼。“成长过程因为角色而得到赞赏的人,容易把自己物化,碰触不到自己更深的本质,因而容易自恨,缺乏使他们回归生命本质的自我觉察和自我接纳。”觉得恍然大悟。而《霍乱时期的爱情》也是在这一阵看完的,周末的午后,一杯咖啡,还记得当时的心情。

       后来,又看了《缘缘堂随笔》,《人兽鬼》和《皮囊》。都是散文随笔,不过读皮囊的感觉并不那么好,觉得痕迹略重,感情略刻意。后面两本大部分是在六月底往返烟台的高铁上看完的,闺蜜结婚,我做伴娘,个中滋味,非常复杂,也是在这次后暗自发誓不再做伴娘。再加上中间经历的一些事,现在还是会想起那个桃子。其实非常喜欢在高铁上看书,五一回家看完了《祝你好运》,十月份去上海出差,看的是刘瑜的《民主的细节》。

        后半年,仍然有看些轻松的比如《夜莺与玫瑰》,贾平凹新作《自在独行》,胡适《四十自述》,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等。更多地开始看一些实用的书,比如《匠人精神》,《秘密》,《优雅》,《万万没想到》,《把时间当做朋友》,《国富论》,《麦肯锡工作法》,《自控力》。每一本书都能得到启发和感悟,当然更多地还是要反观自己的生活。

       2016读书之路大概如此。去了一些实体书店,见了几位作家,买了一些书,有经典还有新作。

       但是,读的不够快,很多买的还没有看,而且读的种类不够丰富,基本在散文随笔小说和实用书类,今后还是要加大难度和深度。更重要的是,急需深入思考和输出,幸好,发现了自控力lab,结识了优秀的队友互相鼓励和监督。

         2017,继续前行。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看了他说的还有很多人都说好看的一部电影【失恋33天】,电影看完总觉得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并没有完全把小说中想要表达的全...
    园园是团团的恋阅读 336评论 0 0
  • 或许,天然生成不喜热烈的我,仅是携一枚素心,在韶光里行走。一路追赶着再接再励地日月,默守流年中的光影;或许,我追逐...
    jeepl阅读 345评论 0 1
  • 那年我才十二岁。 我没有料到,这个老太太真会去报警,会因为一只狗。那一幕我甚至想象得出——头发花白的她,一步一步巍...
    北庭书生阅读 691评论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