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有一种叫“油炸子”的食物,总在深秋初冬默默出现,又在开春后默默消失。
属于油炸子的季节经常能看到,一堆人,围着油炸子摊坐着,等着新鲜出锅的油炸子,就着摊子开始边吃边聊。
永定坊间有个传说:南门街那个卖油炸子的老板,一年只工作一个季度,收入比别人工作一年的都高。
所以,油炸子是什么呀?
其实就是一种油炸食品,别的地方有类似的,叫“炸糕”、“灯盏糕”,但是永定的油炸子个头是我至今见过最大的。
所以,油炸子到底是用什么做的呀?
表皮(米浆,有时候会加点黄豆浆),馅料(猪肉、牛肉、包菜、葱叶、茭白、韭菜等),工具(铁勺、铁锅、灶头、柴火)
所以,油炸子到底是怎么做的呀?
浇一层米浆到铁勺上,接着把均匀拌好的馅料放到铁勺里,再浇上一层米浆把馅料包裹完全,把铁勺放进油锅里,不时翻滚,炸至金黄,就可以捞出放锅边,待油漏干即可开吃。
所以,油炸子味道怎么样?
米浆皮又香又酥又脆,馅料里的猪肉/牛肉混着别的蔬菜鲜润可口,可以根据你的喜好决定是否在馅料里加点胡椒。
小时候最开心的事就是冬天时候跟一群小伙伴,围坐在油炸子摊周围,看着它下锅、出锅,好了之后就围坐在那里吃,吃完了之后,运气好的话老板还会很大方请你吃掉落的米浆炸出的边边,那真的是世界上最香脆的东西了。
随着时间不断向前滚去,油炸子已经从5毛钱一个到现在10块钱一个,如果是牛肉的,还要15元一个。我们一群人,也从红领巾的蹦蹦跳跳到现在的白领沉稳枯燥,越来越多人走出家乡,到外地谋求更好的发展,油炸子从一个单纯的味觉体验变成了一种归乡必尝的情节。虽然它是油炸的,完全不符合健康饮食规则;虽然它是露天制作,可能卫生条件上有所欠缺;虽然它的制作过程很慢,需要你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有时候遇上外地人或者饭店的大订单,你可能要等上好几个小时。纵使有这么多“虽然”,每年到油炸子季节的时候,朋友圈却总能出现它的身影,在本地工作的人会去吃上一两个,拍个照发圈馋馋出门在外的亲朋好友,从外地偶尔回来的人就更是会特地到那个摊位前,吃上一两个,拍照发圈,宣布自己的坐标。
现在最期待的事还是冬天时候跟着当初的那群小伙伴,围坐在油炸子摊周围,依然看着它下锅、出锅,好了之后就围坐在那里吃,边吃边聊各自的近况、他家的八卦,我们不会再期待吃完后老板请我们吃边边,甚至我们已经吃不完手中的这个油炸子,但是每年冬天,我们还是会因油炸子而相约相聚。
油炸子已经成为了我怀念小时候的一个媒介,成为了过去美好时光的积淀,虽然我不再沉迷于它的味道,但再路过那个摊位的时候,我还是会停下脚步,对老板说“老板,给我炸一个”,然后问远方的朋友:今年你吃“油炸子”了吗?
P.S.感谢@河东码头提供的制作过程照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