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新看到了“温水青蛙”的理论,这是很多人都听过的故事。
将一只青蛙放在一只水盆里,每隔一天就给水盆加温一度,直到水盆里面的温度达到90多度,青蛙都快煮熟的时候,青蛙都不会主动跳出水盆。可是,如果一开始就就将青蛙扔进90多度的水里,它能够马上就跳出来。
残酷的社会环境对于我来说,就像温水煮青蛙。
很多人都在提,35岁是职业生涯的一个坎,很容易就会在这个年纪被淘汰,招聘的岗位条件,就经常出现“35岁以内”;现在有些地方不让写,招聘人员心中也自动画上了这一道坎。
然而,人是突然知道这个坎的吗?人是突然到了35岁的吗?是每个人都会被这道坎绊住的吗?
都不是。之所以明知有风险依然不防范,是因为觉得距离自己很远,等到真正与风险正面相对,已经来不及掉头了。
开始应对风险最好的时机,就是现在。就在现在,我发现了自己无法专注的风险。
为了能够让自己更专注,我分别在上班期间和下班后做了调整和改变。
上班时间,制定了45分钟专注闹钟。
毋庸置疑,手机已经成为很多人专注的杀手,尤其是我。明明手机上也没有非常重要的信息,但是就是动不动就会拿起来看一眼。当然,有的时候并不是一眼,不小心看到感兴趣的话题,还会浏览一小会儿,甚至一大会。
表面上看,这是浪费了公司的时间,实际上也是浪费了自己的宝贵时间。短时间似乎没有影响,长此以往,会影响到公司的绩效、自己的成长,更甚者,浪费自己的生命。
于是,定45分钟专注闹钟非常有必要。要求自己45分钟的期间,坚决不主动拿起手机,电话除外。
刚开始训练的时候,允许自己在不拿手机的时候可以交替做不同的事情,等到训练到45分钟已经不是难事的时候,便开始在一件事情上至少专注45分钟。
届时,只有两种情形会更换事情:第一,45分钟时间到了,可以换;第二,事情已经做完了或者无法再往下做了,可以换。
下班时间,按照计划执行。
给自己针对考研计划制定了学习目标,早上1个小时,中午0.5个小时,晚上3个小时,每天至少有4.5个小时在成长的路上。
为了追求效率,我坚持的理念:除了真正意义上的睡觉可以替代这些计划,其他都不行。因为,疲劳情况下的勉强坚持,低效又耗能量。
社会是温水,我要做一只可以跳出温水的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