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人阿谀奉承,对亲人脾气暴躁,都是这几类人

一个问题:你身边的亲人,究竟是对外人态度好,还是对家里人态度好?

相信屏幕前的各位,肯定会摇头感慨,他们都是对外人的态度好。

这就让人不理解了,家里人,明明是更亲近的存在,为什么他们会对外人好,而对家里人不好呢?

也许,这就涉及到“人性心理”的弱点和缺陷了。

按照一厢情愿的想法,来理解人性心理,这是行不通的。唯有现实一点来分析,才能得出真正的答案。

对外人阿谀奉承,而对亲人脾气暴躁,基本都是这几类人。

一、欺软怕硬之人。

相比于外人,家里人其实更好欺负。

由于不清楚外人的底细,所以人们不敢轻易欺负外人。

可由于清楚家里人的底细,也知道他们肯定会原谅自己,所以人们都会欺负家里人。

这就是典型的“欺软怕硬”。

很多人都觉得,欺软怕硬,只会在职场中出现。殊不知,在家庭当中,欺软怕硬之事儿,也屡屡发生。

这跟亲不亲情无关,只跟人性有关。

你的好,你的宽容,你的原谅,未必可以得到家里人的珍惜,还有可能招惹来家里人的“欺软怕硬”。

二、认为“别人家的XX好”之人。

相信屏幕前的各位,都听过一句话,还是别人家的孩子/另一半好。

这种“还是别人家的XX好”的话术,不就是对于外人的推崇,以及对于身边人的蔑视、瞧不起吗?

这一点,看看你的另一半就知道了。

如果你是妻子,那你的丈夫肯定觉得,还是别人家的老婆温柔贤惠。

如果你是丈夫,那你的妻子肯定觉得,还是别人家的老公会赚钱,有本事。

随着这种“瞧不起身边人”的情绪愈发加剧,不就会导致“对身边人脾气暴躁”的情况出现吗?

别人家的XX,未必好。只是我们都没有接触过,就一厢情愿认为别人好罢了。本质上,人与人之间都是差不多的。

三、偏向于“远香近臭”之人。

有一个词汇,远香近臭。

意思是,认为远处的人与事儿,都是香甜的。而认为近处的人与事儿,都是恶臭的。

举个例子。你天天吃牛肉,那你就会觉得牛肉不好吃。而你没有吃过大白菜,所以你会认为大白菜很好吃。

大白菜,真的比牛肉要好吗?肯定是比不过的。

之所以你认为牛肉不好吃,而大白菜好吃,就是因为你吃惯了牛肉,而没有吃过大白菜罢了。

这就是所谓的“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现实的情况是,远处的人与事儿,未必是香的。近处的人与事儿,未必是臭的。也许,你的身边人,要比外人,更加好,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

四、习惯于“窝里横”的人。

有一个说法:“窝里横,外面怂。”

在家里边,那是特别骄横、有脾气、了不起的。而在外边,基本都唯唯诺诺,就像是鹌鹑一样。

这就涉及到一个概念,踢猫效应。

老板骂了一个中年人,中年人回家打骂了孩子,孩子踢了家猫一脚,家猫跑到了马路上,间接导致司机急打方向盘而造成车祸。

踢猫效应,揭示了一个真理:消极的情绪,总是从上边,一直往下边传递的。

同样的道理。那些在外边受了气的人,回到家,肯定就会找身边的亲人出气。本质就是,将外边受的气,发泄到亲人的身上。

窝里横,外面怂,这是绝大多数人的常态。很难改变,因为这是无法克服的人性。

文/舒山有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