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给三年级孩子讲如何写童话故事的时候我说:“有的童话作家喜欢以悲剧收尾,比如安徒生童话中的《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都是悲剧性结尾,有的童话作家喜欢以喜剧收尾,比如格林童话中的《白雪公主》《灰姑娘》,都是以嫁给王子幸福生活的喜剧结尾。
儿子回来以后呢一直惦记着这个问题,于是呢,他便从网上搜索听一下《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听。听完以后他跟我说:“妈妈,我觉得你讲错了,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喜剧结尾的童话故事。”
我好奇地问:“为什么呢?”
他一本正经地说:“你想想呀,这个小女孩把爸爸的拖鞋给丢了,那他回去以后一定会挨揍吧,而且她还把所有火柴给划光了了,这回去以后怎么交代呢?即便没有被挨打,她以后还要天天继续挨饿受冻,日子多苦呀!但是她死后可以在天堂里看到奶奶,还有很多美食,这比活着幸福呀!”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突然觉得判定一个结局的悲喜,好像最终只有主人公自己才能说清楚吧!我们觉得灰姑娘嫁给了王子是皆大欢喜的结局,就灰姑娘和王子身份的悬殊而言,生活环境决定三观的形成,当爱情的能量一旦被生活磨损殆尽后,谁能保证王子和她可以恩爱如初?
白雪公主那么善良,那么单纯,那么美丽。王宫里面少不了形形色色的明争暗斗,怎么能保证白雪公主不再次被嫉妒陷害呢?
我们说海的女儿是悲剧,如果她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地的为了爱的人变成泡沫,她内心何尝不是满足而知足的,自己最后一刻的感受是悲是喜只有她自己知晓。
这几天正好也看到新闻中关于安乐死的一些报道。对于那些身患绝症,饱受疾病折磨痛不欲生的老人而言,亲人觉得不管怎样,能够活着就是最好的结局,在老人心里不见得这就是自己想要的结局。
结局最终的悲与喜,旁人都是“自以为”,知晓的只有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