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留在了底层?
by Amy, 微信公众号:EasySayE
有很多象金鑫一样的孩子,不喜欢读书,没有一技之长,过早地流入社会,靠出卖廉价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生活在温饱线上。
从金鑫说起。
-1-
9.21“每日英语30分”群友聚会,像是个单身趴,4女3男,还差个男生就能做速配了。巧在最后一个姗姗来迟的是个男生,我跟对面靠墙坐的小姑娘说,人家是在健身房工作的,看头像还不错啊,你要不要把位置换出来?在逗趣哄笑中,金鑫出现在我们视线里,看起来白净稚嫩但略显苍白,身体单薄还有些含胸,深色的T恤和大短裤颇有点空荡荡地挂在身上的感觉。虽然他的表情有些拘谨,但落座不久就跟大家自我介绍,不愧做过销售。
听到他在学舞台灯光,我说你不是在健身房吗?原来那已经是他的上一份工作了。知道他小,却不知道他这么小,今年才19岁!我很吃惊,这个年纪应该在上学,他到底多大年纪工作的?随后,他说起了一些过去。
金鑫是四川巴中人, 在当地不太读得进书,转了几间学校,最后父亲把他送来了海南读初中。“你们也知道的,海南的教育质量很差的。”“在这里两年,我就睡了两年。”他在海口的一年中学读了两年后,觉得再这样下去也没什么用,就辍学了。他干过多少份工作我不太清楚,但是经过两次聚会零星的谈话里,我知道他当过三年没牌照的卡车司机,做过健身房销售,目前的工资也就两千块。
一个不满18岁、初中都没读完、没有专业的孩子在异地打工,不要说能找到什么工作,哪怕找到了工作,要挣多少钱才能满足生存成本?住首先是个问题,海口地区的单间,月租至少700起步,群租估计也要付500每月,还要吃,2000块能干什么?
我很小心地问,你挣的钱够花吗?他说,只够生存啊,有什么做什么。我心里震荡不已,望向他的脸,他谨小慎微的表情里有几许疲惫,在我眼里他的唇色愈显苍白了。巴中这个地方,我没听说跟富饶有什么联系,而金鑫这个名字,多金,也许家里最初对孩子的期望是丰衣足食,却未曾想他的成年生活却背道而弛,在温饱线上徘徊,沦落于社会底层。
-2-
我在百度和知网上检索“底层”和“社会底层”都找不到这两个词的确切定义或界定,但毋庸置疑的是,金鑫的财富、地位、社会资源、就业机会各方面来说,都特别低下,最显而易见的是他仅够维生的收入,把他归入社会底层人群并不为过。
不管是在我个人认知上和翻查文献的结果来看也好,教育都是底层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金鑫为什么早早地在教育这个链条上脱出了呢?我在中职学校当了十年老师,看到了太多因为人穷志短、怕苦怕累、无心向学、沾染社会不良习气等问题,最后在受教育中途流落社会的孩子,希望能在金鑫身上能找到一些原因。
“你因为什么在课堂上睡觉呢?”“你觉得是因为什么呢?”他笑着反过来把问题丢给我。作为一个教育者,我有种不能被人考住的慌乱,我说了几点自己的思考。经过重新思考和整理,我归纳如下。
学生不喜欢上课,表现出厌学,我认为有几大原因。
一、制度原因
(一)评价机制单一
1.教师层面
拿我们学校来说,学生分数和操行是我们给班级、教师评优的硬性标准,只有两项均在年级前三分之一的班级能得到荣誉。而各班级的生源不尽相同,热门专业的学生经过高分数线的筛选而来,小专业分数线低或无,可想而知,生源差的班级输在了起跑线上,学生学习主动性差,行为偏差很难纠正,尽管班主任要花上更多的时间、精力和心力来管理这样的班级,但在如此单一的评价体系内,往往跟“优秀”无缘。
学校给班主任的津贴一碗水端平,每个月发个320块钱,有的老师说连给学习打电话的钱都不够,还整天要求班主任上早会、下班、开班会并签到。带个差班更是24小时待命“救火”的感觉,各种付出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在精神和物质激励缺乏的情况下,教师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得过且过就是可以理解的事了。
2.学生层面
以分数为导向的价值体系决定了分数低的学生为差生,学生对学习畏难逃避,也对学习失去兴趣和自信,因此抗拒学习。而单一的评价体系也使学生在校内无法找到发挥自己能力和潜力的其他途径或渠道,于是学校对其并不形成吸引力。
(二)生涯规划缺位
西方国家的生涯规划和测评在小学就开始了,而在我国,恕我孤陋寡闻,我不知道哪个学校会教给孩子如何认识自己的优势、如何发现自己的职业倾向。对于我们称之“教育失败”的学生,他不知道除了上学之外他还喜欢和擅长做什么,退出学校后也不会刻意学习什么技能,只能在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间晃来晃去。
二、家庭原因
我们中职学校多数学生来源于农村,家庭贫困。一部分家庭父母外出打工,孩子是留守儿童,有人生没人养;另一部分家庭的父母教育水平低下,会生不会养,导致家庭教育缺失或低劣。
三、教师原因
(一)教学层面
教师的教学业务不精、教学手段不与时俱进、对如何上好一堂课缺乏思考等等原因都会降低学生对课程和课堂的兴趣。
(二)育人层面
对于我们中职学校,大部分专任教师都是非师范院校出身,半路出家,教育学、心理学底子薄弱,也没有相应的专家、顾问坐阵,在学生教育上是看个人修行,摸着石头过河,效果差;对于专业教师兼班主任的老师来说,一部分老师在繁忙的教学和班工作之间,时间和精力向教学倾斜,学生管理不到位。
四、学生原因
学生学习动力缺失,意志品质薄弱,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好逸恶劳,都加剧了学生从学校流失。
上述权作我对“厌学”原因思考结果的记录。
-3-
金鑫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我想,穷人为什么越穷?这个问题很大,很可能得不到一个确定的答案,不过,最有价值的大概是追寻答案的过程吧。因此,我买了《我在底层的生活》,据说书里是描述一个博士深入贫困一线去体验穷人是否能靠努力改变贫穷的状态?答案很残酷,不能。
难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是无可改变的命运了吗?
经济学家王小鲁曾提出:中国的“新底层社会”正在形成并走向刚化。所谓“新底层社会”,包括失地农民、被拆迁的城市居民以及不能充分就业的大学生群体,还有因为高房价坠落的“城市中产”、未被利益集团吸纳的知识分子,加上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农民工、下岗失业工人,组成庞大而复杂的底层社会,并且正逐渐走向刚化。很显然,所谓的新底层社会,其实就是无数草根,新底层社会的形成,意味着贫富在代际传递,社会阶层走向固化。
——《阶层趋固化,草根难成功》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