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语梧桐雨

      路过一学校,儿子问:妈妈,什么是扫黑除恶?

      这话问得突兀,我随即警惕的扫射四周,只见学校大门横梁上赤裸裸的闪烁着几个大字:扫黑除恶,净化社会。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迟疑片刻,不敢贸然作出解释。一是,我对此概念没有准确的释义,重要的是,我不想让他对此社会现状有更多的认知。

    我搪塞了过去。

    而几天来这事一直让我如鲠在喉,于是开始关注这一标语背后的社会生态。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犹如“孕妇定律”般,几天来,我目光所致尽是此类暴风雨般的标语,学校、社会、街道、商店无一例外。那简单、明了、声色俱厉的文字强烈的在提醒每个路人“近期有重大事件发生”。我感觉被一张从未意识到的网交织着,仿佛那“黑势力”就在暗处涌动,随时能拼杀到我。我感到窒息。我很焦虑。

        而矛盾的是,我每天都迎着昆明24°的旭日阳光上班、送孩子,生活安逸,幸福感满满。可这些铺天盖地的标语却时时提醒我太阳里有黑子裂变,社会有暗流涌动。我将怎么向孩子解释这一切?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想起了意大利导演罗伯托·贝尼尼的《美丽人生》,故事讲述了一对犹太父子被送进了纳粹集中营,为了不让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父亲给儿子撒了一个美丽的谎言:我们是在玩一个游戏,只要得到一千分就可以得到一辆真的坦克。儿子相信了。从进入集中营一直到最后,小男孩一直都相信自己身处在一场游戏当中,父亲一个美丽的谎言让孩子远离了惨无人道的集中营,远离了这些不该在他这个年龄出现的东西。最终,父亲为了保护儿子和妻子,惨死在纳粹枪口下。

图片发自简书App

        父亲用亲情遮掩战争的黑暗,用智慧保护了孩子的童心。现实又何尝不需要这样的智慧。很多时候,很多故事,其实是就是谎言,但却美丽,是善良,是拯救……,真正的爱是教会孩子如何以一种乐观的、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未来的每一天。在他们还在幼小的时候,在他们畅读“人之初、性本善”的时候,我们不妨让孩子生活在童话的世界里,这是他们应得的,即使现实如此的残忍和不堪。

图片发自简书App

        “谁是贼,是贼给我站出来,你看没有人站出来,这里没有贼。”《天下无贼》里,天真善良的傻根,在众人的帮助下,最终保住了手里6万块钱的善款,圆了他“天下无贼”的美好世界。这是冯小刚乌托邦似的精神寄托,又何尝不是我们为人父母想给孩子构建的世界。

      我们无意演绎《美丽人生》的桥段,但我们可以尝试告诉孩子:天下无贼!并为之努力。

        问题来了。当我们家长殚精竭力粉饰太平,为孩子心灵力争一方净土的时候,我们的学校又该怎么做呢?是简单粗暴的把标语挂到学校?把社会纷争输入到学校教育?把社会的阴暗面展示给学生?我想,这大概不是我们教育的初衷。鲁迅言: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我也希望我们的孩子能不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社会。

图片发自简书App

      毕淑敏在散文《提醒幸福》有这样一段话:“提醒注意跌倒……提醒注意路滑……提醒受骗上当……提醒宠辱不惊……先哲提醒了我们一万零一次,却不提醒我们幸福。” 在这个全民焦虑的时代,我们的口号标语可否多一点温度,多一点感情,多一点幸福的提醒呢?而不只是贩卖焦虑,制造恐慌。

      儿子,那些标语横幅只是一场书法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