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想趁机继续北伐,这时候发生了两件事,使他不得不停止北伐的脚步。
一件事就是他自己眼睛的问题。由于岳飞是北方人,不适应南方的气候,眼睛出现眼疾,导致自己的身体也出现了其他的状况,无法带兵作战,只能请求解除军务。但是,高宗肯定不希望他辞官,于是就让他暂时养病,后来经过一段儿治疗,最后有所好转。
第二件事就是母亲去世。按照古代礼法,岳飞必须丁忧在家守孝。而且丁忧至少是三年,对于当时的南宋来说,是绝对不可能让岳飞在家呆那么长时间的。但是,岳飞对母亲的感情很深,以至于朝廷连发三道诏书都无法让他回到工作岗位。最后,朝廷只得以岳家军的全体官兵的前途来威胁岳飞,岳飞无奈才结束丁忧,回到岳家军,并再一次发动了北伐。
由于岳飞的岳家军人数已达十万多,想要北伐,他面临的困难要比以前多了很多,比如粮草、军费、队伍的管理等等等等。又经过两次北伐后,这些问题更加突出,那岳飞就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粮草问题,主要靠开垦荒田,然后种粮食。南宋期间,有两种开垦荒田的方法,一种是营田,就是用老百姓耕垦荒田。一种是屯田,就是用军人耕垦荒田。岳飞用的主要是营田的方法,老百姓耕种,收获后官府收四成租子,或者对分。这是解决粮草的方法,而对于军费,除了财政拨款之外,就是开源节流之类的方法。
而对于带兵打仗,岳飞为什么会战绩辉煌,正是因为他治军有方。岳飞曾在自己的奏折中说过,"正己然后可以正物,自治然后可以治人"。这也是他严于律己的写照。
我们从岳飞的衣食住行几方面看看岳飞的自律程度有多高。南宋时期,武官虽然没有话语权,但是俸禄还是很高的,甚至二品的节度使比一品的丞相还高。所以,岳飞的俸禄和各种福利很好,但是岳飞要求家里人只穿麻布,不能穿绫罗。有一次,岳飞的妻子李娃就因为穿了绸缎而被岳飞斥责,从此以后就再也不敢穿了。吃的方面更是要求严格,多是面食和蔬菜,即使偶尔有荤菜,也不能多,只能有一样。南宋时期,田地是最重要的财产之一。田是熟地,是已经开垦的,地是贫瘠的甚至是荒地。岳飞当时的田有八十八亩,地有九十六亩,大家可能认为这已经不少了。但如果你要是和别人比的话,这些地简直不值得一提。和他同朝为官、官位相当的刘光世光上报给宋高宗的土地就有三万宋亩,韩世忠一次购买的土地就有一千二百亩。而比他官位还低的郦琼,也在镇江府有水陆田四千三百宋亩。而岳飞的这些田地,还有一部分分给了自己的宗族人使用。
另外,岳飞也是一夫一妻的践行者。他之前只有一个妻子刘氏,后来和刘氏分开后,又娶了李娃做妻子,一直生活到最后。这期间还有一件趣事。宋朝的武将吴玠听说岳飞从不纳妾,就买了一个女子送给岳飞。岳飞将这个女子安置在一间空屋,两人隔着屏风交谈,岳飞告诉女子自己的规矩,如果能遵守就留,不能遵守就走。只听那位女子不以为然的笑了一声,岳飞最后又把她还给了吴玠。
这是岳飞对待自己做法,在为将方面,我们已经介绍过了,他纪律严明,对老百姓秋毫不犯,如有违反者,斩立决。但是,对于下属的生活,岳飞还是非常体恤的。后来,岳飞被抄家之后,秦桧从岳飞家里翻出了少量的钱财,却有大量的吃穿用度,这些都是岳飞用来贴补军队的。而且岳飞从来不搞特殊,和官兵同吃同住,礼贤下士,赏罚分明。
绍兴七年二月,左相赵鼎和右相张浚产生了政治上的分歧,最后张浚逐走了赵鼎,又重新引进了老奸巨猾的秦桧,这也成为岳家军的一个转折点。当时,掌管湘西的刘光世是赵鼎在支持,赵鼎被逼走以后,自然他的位置也就不保,这导致湘西军便没有了统帅。这时,恰逢金朝传来宋徽宗的死讯,宋高宗假装哀不自胜,想要出兵报仇,便同岳飞商谈国势军情,问岳飞兵马是否充足。岳飞则趁机准备将湘西军并入自己的队伍,于是上奏宋高宗,提出继续北伐,收复失地的设想。宋高宗听后,对岳飞的设想大加赞赏,岳飞也因此升至二品的太蔚,而且掌握了全国大约七分之五的兵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兵马大元帅。但是,木秀于林,风必吹之,岳飞的强大又引起了张俊的不满。于是张俊联合秦桧向宋高宗进言,认为岳飞拥兵自重,按照宋朝的列训,要防止武将其功高盖主,必须解除岳飞的兵权。宋高宗本就多疑,再加上受人蛊惑,但又不能出尔反尔,于是没有直接夺了岳飞的兵权,而是连下三道奏折,委婉的推翻了之前对岳飞北伐策略的支持。岳飞知道后,倍感气愤,于是一面上奏辞官,一面就回到江州庐山给母亲"丁忧",这就相当于直接撂挑子了,这种行为在当时是惊世骇俗的抗上行为,也导致了宋高宗大怒。但是,宋高宗也自知理亏,加上能用之人甚少,于是只能下一道手诏,并派人请岳飞出山。在这时候,岳家军因为岳飞的离开导致了军心不稳,而淮西的兵权也暂时由吕祉把持。但是,吕祉没有治军经验,只会纸上谈兵。加上他受宋朝崇文抑武的思想影响,对于属下傲慢无礼。于是,当时的副都统制郦琼联合他人造反,杀死了吕祉,投靠了金朝。
接下来,岳飞得到消息,金朝女真贵族准备伪齐黄帝刘豫,拥立宋钦宗的儿子为傀儡黄帝。为了不让金朝阴谋得成,岳飞做了一件让他彻底和宋高宗决裂的事。
宋高宗三十一岁那年,因为一场淫乐时候的惊吓,导致失去了生育的能力,而他的唯一的儿子又夭折了,于是只能听取太后和官僚的建议,领养了宋太祖七世孙赵伯琮,并改名赵瑷,但是一直不肯立储。岳飞在明知自己不适合干预立储的前提下,为了国家大义,上奏宋高宗立王瑷为太子。这一举动立马被张俊和秦桧利用,认为岳飞有干涉内政之嫌。宋高宗也因此对岳飞严加防范,并因此采取了缩减军队的政策。
淮西兵变后,张浚成为背锅侠,丞相之位被罢免,赵鼎重新出任丞相,而秦桧未受到影响,反而得到赵鼎的认可,并想取代张浚的位置。这时候,金朝也发生了政变,主和派把持朝政,并废除了伪齐政权。随着伪齐的倒台,很多金和原来的伪齐官兵纷纷倒戈降宋, 岳飞对投降的俘虏做了很好的分化。同时,他也验证了自己的判断,敌人军心不稳、民心不服,正是北伐的最好机会。于是,在王庶视察时,向王庶提出举兵讨伐的请求。然而,宋高宗却是听从赵鼎和秦桧的意见,在自己势力占优的情况下,向金朝议和。这让岳飞等人完全不能接受,他在见到宋高宗之后,坚决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并将矛头直接指向赵鼎和秦桧,这也成为岳飞和秦桧结仇的开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