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是第三四次看这本书了,三毛写的。妙趣横生,尤其是开头的三篇,“沙漠中的饭店”,“结婚记”,“悬壶济世”。看的让人很憧憬小俩口的甜蜜生活。三毛像七十二变的孙悟空,同一个粉丝可以做出不同的花样。生活不过是在平凡的日子里弄出不同的花样,烧菜如此,在沙漠成婚姻也是如此。
内心自由化
三毛说“我不是妇女解放运动的支持者,但是我极不愿在婚后失去独立的人格和内心的自由化,所以强调婚后还是‘我行我素’”。这在书中确实体现了她的与众不同,从结婚拿一把香菜别在帽上,喜欢骆驼骨头的礼物,不害怕棺材做的桌子反而更喜欢。到情愿一个人去沙漠玩,废物利用把家做成撒哈拉最好的一幢房子,经历荒山之夜的惊恐却还更想要化石再来迷宫山。我实在佩服这样的女子。大概就像她说的“回想马德里所有的男朋友,没有一个比得上荷西,我不后悔我的选择。但这个丈夫是付上了很大的代价的,沙漠生活是十分枯燥的,我正好守着”。
好人坏人
看到“天梯”一篇,讲到三毛学驾驶时带到沙漠的荒凉:真正的社会败类,地痞流氓,在沙漠倒是没有,大概此地太荒凉了,就算流氓来了混不出个名堂来。我是相信这样的话的。当荷西告诉三毛是天台上的犯人告诉他她通过驾考,她认真的想,关在牢里的人,不一定比放在外面的坏。真正的坏胚子就像龙一样,可隐可现,捉不住关不住。她还让荷西给牢里的人送可乐和烟,起码他们给她加油的,而且她本身也不看低他们。我也赞同这样的话,其实之前看过渡边淳一的书,有一些写到人心的黑暗处。真正坏的人,表面风光。或者说,正常人其实或多或少也有点不为人知不可道来的小秘密。人心的险恶也许只是一念之间,任何干扰性的事可能改变一个故事的结局,一个人的一生。 看到三毛将考试的过程比做“爬天梯”,她其实一直都私下开车,只是没证罢了。所以去路考时,甚至喜欢这个有趣的“爬天梯”过程。
爬天梯的乐趣
其实我也学驾驶的。每天早晨五点半爬起来跟一群年纪相仿的小伙伴一起排队似的练车,那时也有那时的乐趣。
那个时候我还需要搭乘一个学长的电瓶车从闺密家到练车的地方,然后坐在他后面啊,看着小路两边的薄雾池上生,像穿越一个神秘的领地,但我又不由的被迷住。大概是喜欢他有责任感的细节吧,也就很信赖了。当时的教练也很好,总是鼓励我们,虽然偶尔也会说说很慢动作的男生啦。在另一个村里几乎生活了一个暑假的我,感觉很好玩,喜欢跟闺密的妈妈一起跳广场舞,然后跟他们一起做饭。偶尔我妈来了,就俩对闺密一起夜话陈年旧事。无非是当年他们在我们的年纪做了哪些好玩的事和梦。那样美好的年华一晃就没了!就像三毛最后路考感受到了趣味一样,我当时也是,考科二时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因为每天都在很辛苦的顶着烈日去练车,所以考过的时候激动的想哭。路考时却意识到之后再也不会那么集中的训练和坐人家的电瓶车去练车了,也不用住在闺密家,我反而开始不舍和回味那时的乐趣了。
那时各个晒的黑乎乎的,还偶尔弹吉他不亦乐乎。
这本书的内容真写读后感倒乱的很,现在先写这么多吧,虽没有过多提及三毛和荷西俩人的爱情,因为我晓得写的人太多啦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