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这五个重大关系。而要走好绿色发展之路,离不开可持续发展。在当今时代,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是解决诸多全球性问题的关键路径,关乎人类的未来与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产物”,是 “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从社会角度看,可持续发展关注社会公平,提倡消除贫困,确保所有群体共享发展成果。只有当社会实现公平正义,不同群体、不同地区都能在发展中受益,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现行标准下9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前 10 年实现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这正是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为社会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环境方面,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面对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频发、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严峻问题,我们必须坚持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使人类活动保持在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范围内。我国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2020 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目标超额完成,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成效显著。
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实现可持续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从国内来看,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任务依然艰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还需付出更多努力。在国际上,全球生态赤字持续扩大,贫富差距日益拉大,部分国家在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上缺乏担当,贸易保护主义时有抬头,这些都给全球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阻碍。
面对挑战,我们需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一方面,要继续贯彻新发展理念,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绿色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加强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促进资源的均衡配置;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坚持开放发展,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通过共享发展成果,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另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与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同时,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各国共同承担责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
绿色发展之路,是人类走向光明未来的必由之路。尽管保护绿水青山的道路布满荆棘,挑战重重,但只要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国家都积极行动起来,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将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就一定能汇聚起强大的合力。我们要像呵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呵护地球家园,让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促进,让社会公平与生态和谐相得益彰。如此,我们定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生机盎然、充满希望的美丽世界,让人类文明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共同谱写人类社会美好未来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