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热门词汇是接下茬,所以就来聊聊关于接下茬的一些话题。
之前我一直以为接下茬是京津孩子特有的本事,“京油子、卫嘴子”嘛,北京小孩儿爱臭贫可是全国出了名的。但是通过网络发现原来各地的学校里都有爱接下茬的孩子,才知道这是个普遍性的问题。总有一些孩子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成为班上的接下茬儿小王子,不过要是能够认真比对一下各地学校接下茬的方式和特点,一定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可惜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任何语言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等等进行过实证式的研究,不禁让人感到遗憾。
本人从小就是在争夺接下茬小王子的你死我活中杀出重围的,虽然没有做到登峰造极(一般稳居头把交椅的孩子下场都很惨),但是始终保持在让老师的感情状态在“这孩子就是话太多了说他几次就行了反正他考试没问题就行了”和“这孩子已经让我不能再忍了你丫就是回回考满分我家长会上也得跟你爹参你一本”之间游移。虽然经验无数,却每每只图一时之快,没能留下任何文字性的记录,否则这些都将是极具文献学价值的珍贵史料。
接下茬这种行为的根源,源自老师上课过程中采用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方法。简单说就是通过老师讲课,学生在下面呼应的方式进行反馈。老师通过学生的反馈来观察是否掌握了所教授的内容。比如老师在台上喊:“sin30度等于几?”下面就要齐声答“二分之一”,或者是老师说上句“人生得意须尽欢”,学生就要在下面呼应“莫使金樽空对月”。通过良性并且有序的接下茬来加深记忆,这是一种在老师看来非常和谐的课堂环境。
但是问题来了,总有一些思维跳跃的孩子天生属于混乱中立阵营,不甘心以这种无趣的方式度过课上时光。他们中多半是已经掌握了课上的内容,并且觉得跟随大家的节奏对自己来说是一种时间上的浪费和对智商的不负责任。并且通过扰乱这种节奏得到快感,这就是老师们所头疼的接下茬。一般来说爱接下茬的孩子绝对不是对老师有意见的那种人,如果对老师有意见完全可以不听讲不交流爱搭不理就完了,而接下茬的孩子往往视老师为一个共同的游戏参与者,毕竟只有老师说了点什么,才能作为接下茬儿的基础和原料。所以越是喜欢你问我答、或者各种神展开的老师,就越受爱接下茬的孩子们的欢迎,这就好像相声中的捧哏和逗哏,谁也离不开谁。
爱接下茬的孩子一般出于这么几个目的:一是得瑟自己反应比别人快,老师刚说完问题答案就脱口而出,连给同学举手的时间都不留;二是得瑟自己比别人聪明,在考场通过试卷来证明,但是课堂上往往要依赖接下茬;三是得瑟自己比别人懂得多,毕竟书本上的知识有限,而我作为一个文科生就算把书上的插图和注解都倒背如流(事实上确实做到了)还是体现不出自身的渊博,那怎么办?老师一般不会给你就某个知识点滔滔不绝的机会,只有在接下茬的时候才能体现出其他同学的浅薄。这样虽然每次都会被老师骂,但是换回女同学们羡慕的眼神也还是挺值得的……前三种基本上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出发点,还有两种目的,其中之一是说一些无厘头或者脑筋急转弯的东西来发挥一下自身的幽默感,为的是让大家哈哈一笑。打个比方,老师说上句“但使龙城飞将在”这句诗,大家在下面接“不教胡马度阴山”就对了,你去接一句“从此君王不早朝”老师就知道你肯定是估计不说出正确答案,而为了逗大家的。这包袱抖得小一点估计老师还能忍,要是大家乐起来超过3分钟估计至少会被叫起来罚站了;而另外一种目的则比较“坏”,就是故意将老师的思路带偏,往往是在老师刚一展开时候就开始接下茬,并且每挖一个坑都让老师跳下去,当老师跟你针锋相对就某个问题说不清道不明的时候,一边眼睛里闪着无限的求知欲,另一边嘴角就吐露出一丝坏笑。往往是以老师突然自言自语“咦?我怎么说到这个上了?咱们讲到哪里了?”来收场,然后孩子继续准备新一轮的下茬儿。
我们可以看出,喜欢接下茬儿的孩子肯定不是泛泛之辈,不仅需要敏锐的思维,渊博的知识,还要有不怕挨批的勇气和一路玩下去的乐观精神,以及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口才。这样的孩子,不仅在今天会成为优秀的段子手和吐槽达人,也是在一个组织或者团队中提供想法和创意的发动机。
因此如果家长会上老师又跟你讲你家小孩儿上课总爱接下茬儿你得好好说说之类的话,请不要埋没孩子的天赋,应该问,班上还有比你更会接下茬的同学吗?如果有,赶快灭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