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被邀请进海豚学院家庭教育的一个群,晚上八点开始五天的线上家庭教育讲座。
第一课介绍什么是合格上岗的父母。老师从几个方面介绍现实家庭教育的误区,反过来提醒大家虽然现在这样的讲座很多,但我觉得有时间多听多学多比较不是坏事,至少提醒我们作为父母要时刻记住我们作为父母的责任,思考培养自己孩子的方法。
虽然我大女儿在学业上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回想她的成长经历以及我对她的教育,感觉偶然的因素比较多,有时甚至是歪打正着。
在她两岁多时,看到大家都送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就送她去学钢琴,学了一年她自己就不太想学,而我也是两地奔波,于是就没有继续了。直到家庭稳定后,先就近让她读了一个普通小学,然后送她参加了一个每周一次的美术学习班,一直持续到离开深圳。现在她不光会弹钢琴,还自己学会了多种乐器,在美术方面也有一些小小的成绩。
因为工作忙,所以对她的陪伴并不多,幸亏她养成了爱阅读的好习惯。因为我一直对她学习上没有太高要求,所以她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很快乐的。她上小学以后我就给她买了电脑,她没有沉迷网络游戏,反而将电脑用做学习的工具,很小就学会了一些工具软件。比如自己在家写作业,在做听写的作业时,她先读要听写的内容,用电脑录音,然后再播放录音来完成听写作业,如果有错误,她自己再改正。
如果说我有做得好的一点,就是利用一切外出的机会带她出门看外面的世界,鼓励她探索和思考。不干涉她自己的安排。比如节假日她经常看书看通宵,但我不干涉。我还经常陪她看电视追剧。因为没有上辅导班,她的业余时间很充分。
在小学三年级毕业时,她的班主任推荐她参加了深圳实验学校的扩招考试,这样她从四年级开始就到实验小学上学了。为了节约她上学路上的时间,我专门在学校对面租房住,这样让她不必因为看书太晚而又要早起。
在她考进实验中学重点班以后,因为和英语老师产生矛盾以至于她不愿意学英语。特别是初一期末考试,虽然她有两个单科全年级第一,但总分排到了一百多名,英语严重地拖了后腿。正好这时我在办到澳大利亚的移民签证,于是在她读了半年初二以后,我一拿到签证就将她转到墨尔本去读书了,希望这样可以规避国内残酷的高考。
特别是在后来,发现和她密切往来的网友是华东师范大学的老师、哈佛大学的研究生、香港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后,除了生活,我再也不过问她的学习了,因为她的网友都比我优秀,她也更愿意听网友的意见。
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如果说错误,我做的对她伤害最大的事情就是在没有得到她允许的情况下,在她十五岁时,将她在网上发表的几十万字编辑出版了一本书。她为此对我对她不尊重的行为非常生气,一度将我排斥出她的圈子。
在她小的时候我没有规划她的未来,只希望她快乐成长。在她到了澳大利亚以后,看着她优美的文字,我希望她将来能做一个儿童科普图书的编辑。没有想到的是,她高三时的物理老师改变了她的学习轨迹。在澳大利亚的高考结束以后,她告诉我她考上了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科学荣誉学士学位,这让我大吃一惊,后来又告诉我她虽然没有参加面试,但依然被香港大学物理化学专业提供四十万奖学金录取。
这个时候,她不仅仅是我的女儿,她成了我学习的榜样。没有对她有很大的期望,只是给了她我力所能及的学习环境,没有想到她竟然一路开挂,从中学对文学的热爱,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科学荣誉学士学位,再到香港大学的物理化学专业,然后是悉尼大学城市设计专业,而现在的工作有和原来所学不同,对她而言又是一个新的新领域,她每个阶段所学不但跨度之大,而且她每一个领域都小有成就。
今天去学校接儿子,因为买东西排队结账晚了一会。我到学校时,接孩子的家长都走了,他已经被留在校务处了。我去校务处将他领出来,他居然没有生气,问我的第一句就是成绩出来了吗。他在2月24日参加了“华夏杯”全国数学奥林匹克邀请赛(华南赛区)晋级赛,今天出成绩。我答应过他,如果这次考试还能得一等奖的话,就在免税店给他和妹妹各买一盒糖。结果他一直记着这件事,而我则忘了查考试分数。
我对他这次考试是不抱希望的,因为整个寒假只有一天中做了几道数学题。他自己考试出来还说这次没有做完题目,他自己也认为这次考得不好,难以取得好成绩。结果回到家打开网络一看,居然还是一等奖,不过总排名比预赛又落后了七名。上次是排120名,这次前面有一个状元和二十个特等奖,然后才是一等奖。这么多奖,也是夸张了。不过有人说这是比赛举办方敛财的技巧,大量的一二三等奖,诱使家长欲罢不能。结果这么多考生,各个都要交不菲的报名费啊。
如果继续参加4月14日的比赛,就要交740港币的报名费。我和孩子商量,是否不参加了,但是他好像很享受的样子。我要他好好想一想,如果他不能保证认真地准备的话,那就不给他报名了。因为还有一个“港澳杯”的奥数竞赛还没有开始呢。
站在局外,看问题容易清醒,身在局中要清醒就不容易了。所以回头看老大的成功,再看老二、老三的培养,说好的淡定,到了关键时刻还真的难以淡定呢。我一再说服自己,淡定,因为现在推的新项目是将深圳的教育培训机构联合起来,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也结识了不少培训机构的老板和老师,以后会和大家更紧密的合作,孩子的教育肯定是有着落的。
不过还是要好好修为,要真正地在家庭教育的路上保持清醒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