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把写作说成很高尚的事,虽然它对于我而言真的很高尚。
大部分人对于普通人参与写作有较大歧视,对的,就是歧视。歧视不是鄙视,这是二个概念,很多人对这二个做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区分。鄙视是对人的一种不尊重,是瞧不起你;而歧视是区别对待,也就是别人把你和其他人区别对待,想着是抬高你,并不想伤害你,但有时它带来的伤害更大。
前面说不想把写作说成很高尚的事,那么写作是件怎样的事,其实对于很多写作的而言它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就像是喜欢喝咖、喝酒、看书、搓麻等,那是一样一样的兴趣而已。
但是很多人会想的太深,我们打个比方,一个人每天喝酒,逐渐形成习惯,众多人中有个别因喝酒成瘾,变成“酒痨”。好吗?你一定说不好,因为它伤身。
一个人搓麻,每天搓成瘾,变成“赌博”。好吗?你一定说不好,因为它伤己伤人。
看书成迷,变成“书痴”。好吗?你一定不会说不好,因为它和你无关。可一想深会觉得这人矫情。
酒痨 [jiǔ láo]视酒如命的人,酒瘾奇大,不喝酒浑身不自在。
说回写作,写作成痴会怎样?你一定会说这没什么不好,因为它也和你无关。可是,人有一种很奇怪的人性,人往往会对自己无关的事物感兴趣,因为感兴趣而枉自评价,这又是想深的问题。
通常对写作会有以下几种说法,各位可以看看对号入座是哪个:
1.觉得写作是件好事。
每个人都曾经有过作家梦,特别是小学和初中,那个时候很多人对作家都是超级崇拜的。像我女儿,小学时立志当作家,还写过连载小说,只是写到爸爸死后就没了,还信誓旦旦跟老爸承诺以后会把他复活的,结果这爸爸是一直没活过来,呵呵。
因为有过这个梦,很多人看到别人写作总是鼓励的,觉得有人还在梦的路上努力行走着,就像是自己的梦还在一样感到欣慰。
2.写作是件很矫情的事。
人生过到一半时,往往会出现二个分叉口。一些人比以前看的清明了,找到了自己的心之所属,更为努力的生活,更为努力的工作,接受这世界给他的多姿多彩,接受新事物并积极运用,与时俱进;
还有一些人死了,我指的是精神死了,他不再往前走,接下来的日子过一天和过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是一样的,没有区别。
后一类人看别人的不同总是那么不顺眼,你怎么可以到了四十多岁了还不消停,你怎么可以到现在还搞什么写作?怎么你要当大作家了?你可真行,你就不能好好过日子?哎……那谁?你也真是,由着你家的折腾,这叫什么事?!
这时候,你发现你说什么都是多余,二个世界的人就是那么不同,你跟他说我只是喜欢写作,我觉得可以对自己有所提升,我觉得这对我的生活是一种正能量,对我很有帮助,我没想当作家,我只是想写,这是一种内心的饥渴难耐,必须得有渠道输出,写作就是。
但是没用!无论你说的是什么都没用!他不懂,也不会听,他还是坚持他自己的判断。
人活半生要么学会了放开心扉接受不同的思想,要么只会固守自己,封闭自己,形同假人。
3.觉得写作是你自己的事。
这种人比第一种人更为可爱,第一种人在欣赏你的同时还会对你的作品指手画脚,多方面的批判你,觉得写作人就该担当起写作人的责任,要高大上,要按正确观点发表文章,还得是他认为正确的观点,在这种人的眼皮底下写作很辛苦。
可这第三种人则更容易以客观心态对待别人的写作,他会认为写作只是一种私人的喜好,你喜欢你就写,不喜欢你就别写,不需要考虑别人的想法和感受,他看你的文字觉得好就点赞,很好就打赏,不好就看看不说话,如果有不同意见也会客观指出,不带自己的情绪和过激言语。
“我最感兴趣的是了解别人,而不是审判别人”——史蒂芬·茨威格
但写作这件事如果一味去计较别人怎么看,那又是自己想深的问题了,倒是枉费自己多年的领悟了。
一个人是否做一件事当然要顾及身边人的感受,如果会造成伤害,则深思熟虑是否自己有问题,能否取舍?如何取舍?但不能顾忌,随着理性和认知的增长,对于事物拥有的两面性多做考虑,稳妥处世已是本能,但不表示畏首畏尾的不敢往前,只是往前走时更为清楚面临的是什么,别人的想法已经不会成为你的束缚,而只会成为你的辅助和动力。
针对是否写作,是否坚持写作(考虑其他也是一样),我只会考虑以下几点:
1.对他人会造成伤害吗?我会在写作时客观,不攻击别人。
2.对自己会造成伤害吗?我会做到和平时一样的作息,不会废寝忘食,不会彻夜不眠伤身体。
3.对自己有帮助吗?有,只写了一个多月已经获益匪浅了。
4.对他人有帮助吗?有,目前仅限于影响自己的女儿,女儿对写作开始有兴趣,还说要和我一起听韩大爷的写作课来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点赞!
5.能不能坚持下去。目前能,将来不知道。
所以我看写作这件事,很简单,为了舒缓自己的心情,重新审视自己,可以锻炼思维能力,理清思路,人需要不断地吸收和释放,也就是有输入就会想输出。
我没想过改变他人,我只是自己的记录者,将自己的认知和思想、情感记录,当未来的自己回首时,能明白曾经的自己是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