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迫于眼界与认知的狭隘,我一直认为所谓的高情商都是与生俱来的。近两年,随着见到的人,读的书越来越多,才知道,情商还能通过后期练习提高。
现在想来,高情商就是会说话,那怎么说话? 其实是有步骤可遵循的,《非暴力沟通》一书给了我们可以遵循的方法,按照他人可以接受的步骤达到共情,才不致引来反感、对抗。
所以,沟通也是讲逻辑的。
在我看来,非暴力沟通方法完全适用于西方开放的文化;而在含蓄的东方,受传统观念影响,非暴力沟通模式的应用要克服更多心理阻碍。
此外,非暴力沟通适用于面对面交流,不适用于隔着屏幕交流(短信,微信,QQ)。毕竟,要想达到共情,我们不仅需要语言沟通,还需要通过对方的语速、语调、眼神、表情、身体语言等综合判断对方的反应,从而做出相应的回应。
非暴力沟通将沟通拆解为四步骤:描述事实+表达感受+说出需要+请求行动。当然,沟通从来都是双向的,我们不仅要将四步骤用于真诚表达自己,也要用于全身心倾听他人。
1. 描述事实要具体
不掺杂个人主观色彩的描述一件事,真的不容易,但是也是良好沟通的开始。
人是感情动物,喜怒哀乐,爱憎情感,不耐烦等等各种情绪会随话语表达出来。这里只给出一条建议,就是要具体描述
如:
说一个人三天都没有出门,比说他“宅”更好;
说一个男人在和女人吃饭的时候没有帮女人付钱,比说他没有风度更好。
很多时候,我们观察的只是事情的局部或者别人生活的一小片段,换位思考下,如果因为别人偶然的一个举动就将别人定性为“宅”或者没有风度,未免对别人有失公平吧?
但是“具体”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完全客观,在需要作出评价的时候,明确表示这是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看到的现状即可。
譬如我看到你三天没有出门,我觉得他是个比较宅的人。
2. 表达“自己”的感受,不诉诸外物
在尝试表达感受的时候,比较尴尬的场景是不知道用什么词语表达,是不是很痛苦?因此这里作者提供了一些常用的表达自己感受的词汇
(1)下列词语可用来表达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兴奋 喜悦 欣喜 甜蜜 精力充沛 兴高采烈 感激 感动 乐观 自信 振作 振奋 开心 高兴 快乐 愉快 幸福 陶醉 满足 欣慰 心旷神怡 喜出望外 平静 自在 舒适 放松 踏实 安全 温暖 放心 无忧无虑
(2)下列词语可用来表达我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害怕 担心 焦虑 忧虑 着急 紧张 心神不宁 心烦意乱 忧伤 沮丧 灰心 气馁 泄气 绝望 伤感 凄凉 悲伤 恼怒 愤怒 烦恼 苦恼 生气 厌烦 不满 不快 不耐烦 不高兴 震惊 失望 困惑 茫然 寂寞 孤独 郁闷 难过 悲观 沉重 麻木 精疲力尽 委靡不振 疲惫不堪 昏昏欲睡 无精打采 尴尬 惭愧 内疚 妒忌 遗憾 不舒服
其实,感受是我们自身与需要是否达到契合时的反应,当我们的要求得到满足时,积极情绪占据主导;而没有得到满足时,消极情绪会主导。常常我们会将自身的感受归咎于外物或者他人。
1)今天怎么又下雨了,真烦人。
可能导致她心烦的是另一件事,北宋词人李清照《声声慢》中说“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现在想来,与其说是见景生情,不如说词人在移情于景。
2)父母会经常这样教育子女:你怎么老是这样犟,再这样妈妈就生气了哦。
女性会经常向男性:你一点也不爱我,我太伤心了。
每每听到这些话语,子女会将父母的生气与自己的犟之间建立因果关系,如果他不再犟了,要么是出于对父母权威的恐惧,要么是出于愧疚。这种顺从不会长久,等到孩子逐渐成年后,懂得独立后,会有逆反心理也就不奇怪了。
而夫妻间或情侣间说这些话,可能引起的不是顺从,而常常是争吵,要知道男性是解决问题的,男性可能会说:“我哪里不爱你啊?” 然后就吵起来了。
每每想起《情深深雨蒙蒙》里的经典桥段,我都不得不佩服琼瑶阿姨对于男女情感的把控,实在是太到位了。
男:你无情你残酷你无理取闹!
女:那你就不无情!?不残酷!?不无理取闹!?
男:我哪里无情!?哪里残酷!?哪里无理取闹!
女:你哪里不无情!?哪里不残酷!?哪里不无理取闹!?
男:我就算在怎么无情再怎么残酷再怎么无理取闹也不会比你更无情更残酷更无理取闹!
女:我会比你无情!?比你残酷!?比你无理取闹!?你才是我见过最无情最残酷最无理取闹的人!
男:哼我绝对没你无情没你残酷没你无理取闹!
女:好,既然你说我无情我残酷我无理取闹我就无情给你看残酷给你看无理取闹给你看!
3. 大声说出你的需求
将个人感受归咎于他人或者外物,不利于解决问题,那我们该如何做呢?
将焦点关注于自身的需求,譬如我感到……因为我……
如:
-你不喝完这瓶奶,妈妈会很伤心,因为妈妈担心你会营养不良。
-当你说你不爱我的时候,我感到伤心,因为我需要你。
但是,由于东方人比较含蓄,羞于表达感受及需求,因此非暴力沟通方式在中国的普及会有些困难。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观念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也深刻扎根于很多父辈的脑海中,这种现象在农村尤为常见。他们会将爱化为行动,默默地支持你。这也许就是无言的爱吧!
4. 礼貌的提出行动
以上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达成某一个行动,或者共识。但是没有前三个步骤,那么也就太突兀了。
假设一个场景,你正在街上闲逛,突然看到前面又一个气质不凡的妹子,想要认识她。你会直接说:你好,我能认识你吗?
用非暴力沟通的句式,应该会这样表达:
你好,我和我的朋友正在谈事情,当看到你的时候,我就被完全吸引了。如果我不上前搭讪的话,恐怕再也没有机会认识了。
虽不至于100%成功,但是成功率也会高一些吧!
不是每个人都知道我们的需求,因此我们还得通过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
生活中,我本来要梨子,结果你给我一个苹果的事例屡见不鲜:
若她心已沧桑,就带她坐旋转木马;若她涉世未深,带她看尽人间繁华。
直接说出来,如果怕太直白的话,可以用将来时,用询问的语态
譬如与其直接说:走,去旅游吧!
可以说:最近一周连续加班(陈述事实),好累啊(表达感受),我好想去一个没有烦恼的地方晒晒太阳,享受日光浴啊。亲爱的,你最近有空吗?
提出请求时切忌要礼貌,反之如果用命令的口吻,会制造一种不平等的错觉,当对方答应时,给予肯定的反馈(一声谢谢,一个拥抱、点头,或肯定的目光)。
以上四部曲缺一不可,缺少可观事实,倾听者会云里雾里,以为你无事生非;缺少感受和需求,我们难以达到感情共振;缺少请求行动,我们难以达到沟通的目的。
沟通是双向的,在真诚表达自己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全身心倾听别人,满足别人的需求。倾听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寻求反馈,互动。
询问事实:你是在说……这件事吗?/你指的是?/你的意思我可以这样理解吗?
询问感受:你是不是很生气?你好像很痛苦?
询问对方的需要:你需要?
我们倾向于做一个老好人,对方一提出问题、烦恼就会下意识地给解决方案:
1.提建议:你应该,为什么不?可惜了
2.说教:要是你,这事肯定能成
3.安慰:这不是你的错
4.回忆:这让我想起了我……
5.否定:别再愁眉苦脸了,开心点
6.同情:唉,你真倒霉
7.询问:这事什么时候开始?
8.解释:我本该?
9.纠正:不是这样的。
特别是男人,我们人类已经进化了几千年,可是骨子里,从祖先遗传下来的本性还是没变。
在古时候的洞穴群居时代,男人是负责狩猎的,倾向于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女人是负责在洞穴里照看孩子的,因此对于周围的感知更丰富,它们倾向于表达情感。很多群居的女性在一起就会家长里短得聊不停。
有这么一个实验,让两男生做女生间才做的一些亲密举动,如手挽手逛街,搂腰等等,女生间做这些举动很正常是吧?
等到两个男生做出类似举动的时候,我从屏幕外都全身起鸡皮疙瘩不信?
感兴趣的,戳链接:两个闺蜜能做的事,两个男生也做,你能忍受吗?
另外,如果对方需要我们的建议,它们会说出来的,在这之前,我们要做的,就是倾听,而且是全身心的倾听。这很简单,简单到只需要“嗯,哦,啊”这类语气词作为简单的回应;但是也很难做到,因为我们往往抑制不住自己帮忙解决问题的冲动。
总结一下
非暴力沟通将通常的沟通分为四部曲:
描述事实-表达感受-说出需求-提出行动。
通过四部曲,逐步升级,达到共情,从而更有利于目标的完成。非暴力沟通教我们真诚地表达自己,还要善待他人——倾听,让他们把话说完。倾听实际上是很有效的社交技能,也是异性相处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