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简介:小白转行运营的学习笔记。
1 互联网的运营是什么?
“为了帮助产品与用户之间更好地建立关系,以及更好地维系住这种关系,我们所需要使用的一切干预手段。”(黄有粲,《运营之光2.0》)
“一切能够帮助产品进行推广、促进用户使用、提高用户认知的手段都是运营。”(张亮,《从零开始做运营(入门篇)》)
在对运营这个概念下定义时,“产品”和“用户”被反复提及。可以说,运营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在产品和用户之间建立桥梁,让产品和用户发生关系。运营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以产品为基础,通过协助完善产品,推广产品,让用户能够长久地,稳定地使用产品,实现付费,从而完成(盈利)目标。
运营的核心任务,一是通过拉新,引流,转化等方式获取大量流量,二是做好用户维系,通过持续用户提供价值留住用户,获取价值。
2 常见的运营工作分类
3 运营人必备的基本功
虽然有很多人之前没有或者很少相关工作经验,但他们也能成功转行运营。一方面,这说明互联网运营的确门槛比较低,新手友好,另一方面,也是这些人可能是具备了成为一名运营人的潜力和素质。
这部分的启发主要来自黄有璨的《运营之光2.0》。所谓内功,更偏向于运营人的内在修养,个人素质方面。
对世界保持敏感好奇, 就是有网感,对时下流行的热点话题保持敏感,巧妙地去蹭话题蹭热点。当然,我个人觉得热点也不能乱蹭,还是要有自己的核心内容和价值,偶尔蹭一蹭,会显得很聪明,但如果一直蹭就会疯狂掉好感度了。
所谓对用户的洞察,要了解你的用户,而最好的方法就是成为产品的典型用户,在真实场景下去感受产品。
说起打动人心的表达,让我想起了念书的时候,教授不管说什么都会扯到storytelling,让我一度对讲故事这一类的表述心怀恐惧,嗤之以鼻。但当我看了x型文案和y型文案的对比的时候,顿时就真香了。所谓打动人心的表达,并不一定要多辞藻华丽,对仗工整,而是要用生动地去描述用户的感受,给人一种“叮!”怦然心动的感觉。
而外功则是更加明确的工作技能和思维,很像运营人的“术”。其实这种思维方式对于职场人来说都很重要,早知道,早掌握,早升职。
第一,是流程化思维。做一件的事情的时候,不要只局限在某一个环节,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发散到整个环节。梳理清楚从开始到结束都会有哪些流程和环节,每个环节都能做些什么。
第二,是精细化思维。就是把一个大的,模糊的,宏观的目标疯狂拆解成细小的步骤和执行细节。建立sop。比如做微博运营,可以拆解成不同的栏目,每个栏目的定位,内容,发布频次,具体信息,素材库等等。
还有一个让我印象很深的例子,就是三节课的涨粉策略。他们的目标是一个月内零成本粉丝数量翻一倍,而他们的运营策略真体现了精细化拆解。一个模糊的涨粉任务被具体拆分了成了具体的,细化的小目标:粉丝自然增长,爆款文章增长,渠道转载,主题连载,用户传播,课程拉新,大号互推,h5传播,渠道外推。 这样分摊下来,就让一个看起来不可能的目标,变成了切实可操作的kpi,而他们最后也成功了。
第三,杠杆化思维。做好某件事情,以此为核心杠杆点,撬动更多资源。比如小米前期就是发展核心种子用户,并且借助死忠米粉去扩散影响力。
第四,生态化思维。让你的产品内搭建一个良性的,互动生态循环。比如,一个群不仅仅是你要在里面发内容做活动,更要找些活跃用户,让他们生产内容,贡献价值,带动其他普通用户。这也有点像二八法则+杠杆思维,利用20%去撬动剩下80%,让他们紧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