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之路,成长之路

我家住在黄土高原的一个小山村,父母都是初中毕业,都比较重视子女教育,但整个县城的教育质量不是很好,一届学生四五百人,但能考上本科的学生就是二十人左右,在学校里不是崇拜谁学习好,而更多的人崇拜那些打架逃课、谈恋爱、玩电脑游戏的学生,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第一年高考我记得考了三百八十七分,名落松山。这一点也不意外,大家上课不学习都在聊天,晚自习逃课出去压马路。我的目标要上大学就读本科,专科不上也罢。其实父母挺担心我的,用我妈的话“文没文,武没武,你长大了可咋办!谁家姑娘能看上你”。在村里,我从小胆小,地里的活干不好,跟小伙伴一起出去玩我总是最慢的那个,可能因为这样的原因,从小性格比较内向,也很自卑。第一年没考上,我给父母说我要复读,第二年复读,爸妈听了我的给我在校外租了房子,每天晚上回来看会书,比上一年努力了许多,但是因为语文和英语底子特别差,第二年成绩出来了,考了四百五十分,离二本线还差四十分。这一次我不打算补习了,报了个专科学校,也收到录取通知书了。学校在咸阳,那会弟弟也在咸阳打工,去了咸阳弟弟把我接到学校,我在学校待了一天,刚进校门,门卫打招呼问“你们干啥的?”。我告诉他是来报名上学的。他问我那个学校,后来才知道那个校园有两个学校。我告诉他学校名字。结果门卫大爷说:“这个学校不行,连教学场地都是租的陕西科技大学的教学场地!”,当时我就懵了,刚准备进校门迎面就泼来了一盆凉水。本来还带着一丝期待,瞬间就被浇灭了。

弟弟看到我的表情,问我怎么了,我说这样的学校我读了就是在这荒废三年时间,用钱买个大专毕业证。我就觉得我把咱爸给我的钱打了水漂了。这样的学不上也罢。弟弟问我你打算怎么办,我说“我还想再去补习”。弟弟给妈妈打了电话,说了学校的情况,妈妈给我打来电话“你已经补习了一年了,假如再补习一年还考不上怎么办?”我说那说明读书和我没缘分,我就放弃回家种地。就这样家里找了关系,我进入延圆中学开始了第三年补习。延圆中学都是补习生,有的学生甚至考上一本都没去,在这里我的自信心再一次受到打击,每次考试完其他人都在对答案,我只能离得远远的。时间长了我也不在意别人的讨论了,我按照自己的习惯学习,13年6月份迎来了人生中第三次高考,爸爸也专程来到学校陪我考试了。说实话我能从他的表情中读出爸爸对我的期望,7月份成绩出来了,考了505分。又过了一个月我收到了延安大学录取通知书,那时应该是我人生最开心的时刻了。这件事说明了什么?社会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我需要用三年的时间去弥补与别人的差距,但三年后别人已经大学要毕业了。那些和我一起从小长大的小伙伴们,甚至没有机会迈入大学的门槛,有的在农村种地,有的在修理厂当学工,那就是他们一辈子的职业。这就是现实,所以直到现在,我也不敢停下学习的脚步,一直再追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