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正在热恋的晴姑娘来找我聊天,说起了自己关于情人节的困惑。“马上就到情人节了,我都和男朋友暗示过好几次,他也没什么反应。我本来看好了一款手表想买来送他,你说我还有必要买吗?万一他没打算过情人节,我送他礼物岂不是太尴尬?”晴姑娘和男朋友认识刚半年,这是他们的第一个情人节,所以她有点把握不住“分寸”,才来找我求助。
其实,要我说,情人节正是检验一对恋人适不适合结婚的有利时机。对节日的重视程度,可以判断一个人对生活的热爱,并能了解他的原生家庭。选择什么礼物,则可以判断一个人的趣味和品味。如果双方在相爱的前提下,对生活的热爱程度,个人品味、趣味以及原生家庭相仿,将来步入婚姻,生活就会越过越幸福,否则,婚后只能是互相折磨,生活越过越痛苦,直到把彼此的爱消磨殆尽。
情人节虽不是每天都过,但是,一个人对待情人节的态度,却能反应了一个人生活中的仪式感,而仪式感正是人们对生活热爱和重视的表现。
华帅是我见过的最没有情趣的人,生活中也没有任何仪式感可言。他一年365天,只过一个节,那就是春节,剩下的364天,机械重复,没有纪念日,没有生日,没有圣诞元旦国庆节。用华帅的话说“从小到大,我都只过春节,剩下的那些虚头巴脑的日子,都不过”对,他就是一个把过节看成是“虚头巴脑”的人,更不用说对生活的热爱了。华帅和燕子结婚3年,燕子从一个灵动的文艺女青变成了一个十足的怨妇,燕子对生活的热爱,到了华帅眼里,就是“花哨,不过日子”,为此俩人也争执过多次,燕子所有的不满都发泄不掉,只能是不停地向好朋友“倒苦水”:当初,只是觉得华帅朴实,现在才知道,那不是朴实,那叫不热爱生活,没有情趣。
说到仪式感,又不得不引申出另外一个心理学名词,那就是原生家庭。仪式感可以通过后天培养,但是,更多的是来源于原生家庭的影响。一个有仪式感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大多都是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相反,像华帅这种无趣又不热爱生活的人,想必,原生家庭就是这样。
雅文是好朋友的表妹,刚刚参加工作,前几天去好朋友家里玩,恰好雅文也在,因为刚刚从实习生转正,她便跑来找这个城市唯一的亲人——她表姐来庆贺。转
雅文说,正是人生中的大事,一定要用特殊的形式来庆贺下,这样才有意义。聊天间,我们说到了小时候。雅文说,她小时候梦寐以求的布娃娃,就是8岁生日的时候爸爸给她买的,不是一个,是一对,女娃娃扎着辫子,男娃娃带着帽子,她舍不得玩,就天天摆在书桌上……她第一次吃高逼格的蛋糕是小学三年级,蛋糕是个小汽车形状的,那一年爷爷生病在省城住院,爸爸去陪护,蛋糕是爸爸从省城买回来的,因为惦记着生病的爷爷,所以雅文忘了蛋糕的味道……
那一个晚上的聊天,比我年纪小的雅文,却有特别多的故事,说起过去,总是色彩斑斓。雅文说,这要感谢她爸妈,是他们的仪式感,让每一个平淡无奇的日子,变得有滋有味。所以,长大了,出门在外的雅文,沿袭了父母给的仪式感。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不仅仅是仪式感这一点,所以,两个要结婚的人,一定要考虑到能否接受对方的原生家庭。没有任何两个人的原生家庭是一模一样的,但是,两个原生家庭相仿的人,在一起生活,幸福感会更高一些。
说起情人节礼物,我不得不提一下我的一个高中男同学阿凯,凭着一份用心的礼物,俘获了女神的芳心。那时候大学刚毕业,阿凯在县城工作,有天打电话咨询我市里一家知名的西餐厅,怎么订餐,附近还有没有其他休闲娱乐的地方,说是要为情人节做准备。我给的意见是,那家西餐厅虽然有名,但是永远都是人生嘈杂的样子,估计情人节也不例外,非常不适合恋人约会。阿凯迟疑了一下,说那就用“第二方案”。我后来才知道,所谓“第二方案”,就是把女神邀请到家里,他自己做西餐给女神吃,烛光晚餐配以鲜花、礼物,阿凯用厨艺和用心,给自己加了10086分,没过多久,同学们就纷纷收到了阿凯的结婚请柬。直到现在,结婚七年,阿凯和老婆仍然恩爱有加,让人心生羡慕。送礼物不是过节的唯一方式,但至少能看出一个人的用心程度。
很多男生都觉得,过节就是女人要礼物的借口,其实,在一段正常的感情里,过节送礼物,明明就是相互的,可偏偏又某些男生,得了便宜还卖乖。
去年情人节,慧慧给男朋友买了一件CK的T恤衫,男朋友先是抱怨慧慧浪费钱,然后又抱怨衣服不舒服,远不如某宝19.9元一件的穿着舒服.这些慧慧勉强都忍了,让慧慧忍不了的是,男朋友为她准备了一个别致的礼物——从某宝上买了一个巨丑的“手工发卡”,竟然还要求慧慧每天都戴着……,慧慧实在忍受不了如此没有品味的男朋友,于是,男朋友很快变成了前男友。
王尔德说过,这世上,好看的脸很多,有趣的灵魂太少,因此,和有趣的人共同步入婚姻的殿堂,才能不枉余生。品味是婚姻的另一个保障,也不仅关系到两个人的生活质量,更能影响到孩子将来的生活。
所以说,情人节是两个人是否适合结婚的试金石,如果情人节两个人过得非常随心又舒适,那么,婚后生活也会很惬意。那些觉得情人节过得憋屈的女生,就该慎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