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你想做的那些事,需要一些压力。
在寒假,在舒适懒惰的家里,假如没有一个忧患意识与自我防备,是很容易在沙发上,电脑旁,手机边 制造时间黑洞来着。
记得语文老师给我们讲过正常的假期,在国庆放假前:早起的一天,是在十一点后,因为前天一不小心刷地太晚,于是起来连早餐午餐一起吃了。然后吃饱了,肯定是需要什么消遣的,于是追下美剧,玩下手机,打会游戏,瞬间一个下午也过去了,终于肚子咕咕的叫声把你从虚拟中唤醒,短暂的抽离后,你的意识被搞得有些模糊,不知道时间的流逝是什么样子的,只是爸妈喊你吃饭的声音才会你“舍不得”地暂离……晚上饭后洗完澡,你看看自己一天所做的事情,想要做点什么不至于那么内疚,于是,在十五分钟硬坐在椅子中间,仿佛你平常里的琐屑小事都堆积在一起了,你对它们觉察地更加敏锐,“哎呀,什么时候指甲那么长了,都都不好看来着”,“貌似垃圾桶里面的垃圾有点多是不是,看着真是心烦,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我怎么学得下去呢…”,“咦,手机震了一震,有谁找我是吧,又震了一震,哎…”
然后,不知不觉的不知道为什么你拿起了手机——好像是说要搜索点什么东西,时间就好像嗖的一下过去了,习惯性的点开一个个应用,刷下小红点,东拼拼西凑凑,竟然就到了深夜,心不甘情不愿地刷完牙——以证明你还是个人,看着桌面上还没有摆开多少的书籍,只能说一声:“明天再找个时间做吧,现在脑子有点不清醒”,于是带上耳机随即沉沉睡去,直到老妈来叫醒你,又是新的一天——持续的重复。
我称之为“假期的魔咒”,历经那么多天的亲身体会,我觉得可能导致的原因有三点,
1,缺乏明确的目标。当你一天醒来的时候不是怀着一个明确的“今天我要做什么”的意识,这天的种种诱惑似乎更加迷人了,你也更容易地沉浸在这种被动的氛围里……
2,缺乏驱动力。这种驱动力可以是压力也可以是动力,只要它能够帮助你去开始,去完成目标。那么它能够帮你做些什么,不能够做什么? 驱动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坚持,就像想要吃萝卜的驴或者被人追的猴子。
3.缺少自我反省意识。“未经省视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不能及时地抽身而出,一次一次重复在同样的陷阱里,终其所有,是源于对自身反省意识的薄弱,想要从日常生活的碌碌无为中脱离出来,必须让自己具有摆脱这种引力的力量,而自省,无疑是一种!
而我自己觉得的一个解决方案是,给自己一些压力,做出一些社会承诺,让他们给你一点驱动力,哪怕是恐慌,也能够让你的拖延暂时去除。
同时也是立flag。
第二,立了flag后,你也不一定会履行诺言。
因为你还是有可能被习惯所操控,所以尽量在早晨意志力最强的时候,完成你当天的要事。
不要像今天背的单词,在快十二点的时候随便应付了事打了卡……
第三,随便凑的数字,如果还有什么的话,那么就是,你一定要在正确的时期做正确的事呀!
觉得在该读书的年纪,就别老想着要做点什么,别乱瞎bb,读好书或许还真是你能做的最好事情了。读好书也蛮不错的嘛
( ´‸`)然并卵~
ps,昨天的是凑数的,因为赶时间,不过还是要继续做好的,在简书过大年~